(月中了,求各種支持!)
在斜坡上戰戰兢兢的睡了半天,都不敢睡實。
生怕翻身把帳篷弄倒,連累一個帳篷四個人滾落山崖。
這可是海拔8300米,掉下去,如來佛都救不了你。
所有人都早早起來,馬上要沖頂了,眾人心中既忐忑又激動。
以至于完全沒胃口吃飯,梁棟也一樣,腦子告訴自己很餓,可胃口卻不愿意接受食物。
最后還是理智起到了作用,強迫自己吃下一些干果、啃了幾口壓縮餅干。
等灌滿水壺,隨大部隊一起出發。
臨出發前,所有人在營地集中拍了個合照,算是為沖頂做一次動員。
因為在缺氧的環境下,能少說話就少說話。
只能用這種無聲的方式,來給大家鼓勁兒。
此時太陽尚未出來,頭頂明亮的月光,腳踏積雪。
路很難走,沒踏出一步都覺得很累。
但是,梁棟覺得這個時候不用去想什么亂七八糟的。
讓自己變成機器人,跟著前面的隊伍,悶頭走就是了。
首先要經過海拔8300米至海拔8600米的橫切黃帶。
黃帶,又叫黃色飄帶,實際上就是一段橫切面。
天氣好的時候,在大本營甚至可以目測到的“黃色條帶”。
橫切黃帶最可怕的是滑墜,因為路上冰雪覆蓋,下面是萬丈深淵的珠峰北壁。
還有高空風的襲擾,稍有不慎就會滑墜。
這段路他們足足走了2個小時才上去,整體過程還算順利。
除了兩個vj因為要時刻注意拍攝情況,不小心腳滑了一下,再沒出現任何危險。
過了橫切黃帶,往上就是大名鼎鼎的三級巖階。
其中第二階梯尤為險峻,杰出的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里就在此處滑落喪生。
第二臺階位于海拔8650-8700米之間的巖石峭壁上。
其中一段近乎直立的6-8米左右的峭壁,立在通往山頂的唯一線路上。
這是通往珠峰頂峰的最后一道門檻。
眾人站在臺階下,目測實際高差在20米左右。
分三個段。每一段都架設有一節金屬梯子,共有三節金屬梯子。
其中,最后的一段,也是最險峻的一段高差在8米左右,架設了一節6米高的金屬梯子。
它被世界登山界親切地稱為“中國梯”。
是中國登山隊于1975年攀登珠峰時,在第二臺階的巖壁上架起的一座6米的金屬梯。
它記錄了中國人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歷史。
到今天已經在珠峰海拔8700米的高度上,挺立了35年。
聽說好像要被更換了,不知道什么時候進行。
他們其實是今年窗口期第一個準備沖頂的隊伍。
如果在后面排隊,很有可能會在第二臺階遭遇擁堵路況。
沒辦法,如今商業攀登展開的如火如荼。
只要銀子給的足,被上天給予天賦的夏爾巴人。
甚至可以把你生生抬到峰頂,拍一張史上最貴的打卡照。
不管如何,來到這里的人,都不應該忘記這通往頂峰的最后一道門,也是一道鬼門關。
從1921年到1938年,英國人用了17年的時間,七次到北坡偵察、攀登,最終均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