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他再次以卡琳娜的語氣吐聲道:
“對了,麥比亞克先生,我有一個好點子。”
“嗯?”啃著面包的麥比亞克抬頭看了她一眼,“什么好點子?”
“悲劇,無非就是把一個人有價值的東西,一群人有價值的東西,一國的人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喜劇,則是將他們那無價值的部分揉碎了,灑在觀眾的臉上罷了,這有價值的東西,對應的人數越多,越是龐大,就會顯得悲壯,麥比亞克先生,您說對嗎?”
麥比亞克聽到這句話一愣,然后臉上露出了笑容:
“真是精彩的發言,是哪位戲劇作家的名言?”
“記不清了。”堯言的確記不清這句話到底來自誰,是莎士比亞還是魯迅。
而被他改動過后的這句話,到底繼承了幾分原意,又多了幾分原句未曾表達過的東西?
他也不清楚。
但是,人們總會用一句“差不多”,“一樣的”來描述這些變化。
不過,想到這里的時候,堯言也不由得思緒一頓。
“差不多.....先生”?
他的腦海里,迅速浮現出了老賈和在那個“地獄”世界里,那個與世界融為一體的污染體都提及過的稱呼。
僅僅是這個名詞能夠對應的概念,就讓堯言繃緊了神經。
自己的能力本質是“謠言”,堯言對于語言概念的模糊化和對照的模糊程度,在謠言的誕生和傳播中,起了多么大的作用也是心里有數的。
“差不多......”是對尺度,對界限的模糊化?
堯言試圖從自己的認知中,對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對應的能力進行解讀和預測。
不過,就在這時,他被一個聲音打斷了思緒。
“非常棒!卡琳娜小姐!雇傭你是我做得最對的一個選擇!”
似乎是因為這句話引出的靈感,麥比亞克顯得十分激動。
只是.......
堯言注視著這位酒吧老板,心中已經決定了對方的價值:
“麥比亞克先生,關于溫特家的事情,是個不錯的材料。”
“你也知道,比起平民的生活,人們更喜歡宏大的、精致的、高貴的人物作為故事的主角,不是嗎?”
“是的,沒錯!”
麥比亞克渾然未覺得點了點頭,扭頭看向了河對岸城堡的方向,眼神明亮,顯然是有了什么好點子。
說著,他突然轉過頭,看向了堯言:
“對了,卡琳娜小姐,那你就飾演‘卡琳娜’,那位溫特家的小姐怎么樣?”
“哦,不對,也許是‘卡琳娜夫人’?”
“不行,得趕緊找福克斯問問。”
說著,他直接放下了面包和酒水,一溜煙竄出了酒館,到了門口,他:
“卡琳娜小姐,你在這兒等一下!我很快就回來!”
然而,堯言在聽到這些話之后,卻是突然感覺到了一些不對勁。
在卡琳娜衣服下面藏著的烏鴉們,也在這一刻騷動了起來,仿佛感覺到了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