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
又到了上架時間了。
說起來這書的情況也不少。
一開始還以為編輯是自己已經加上的另一位,但是后來才發現不是,開書一個多月才加責編的書,應該沒誰了hh。
嘛,雖然設定上是精神世界,但是有很多東西是寫不出來的。
畢竟說到底,我還是個人。
我也無法確認自己的哪些想法是受到身體影響而產生或者變化的。
這本書最開始的契機大概是因為性格較真?
嘛,性格較真的人有多麻煩,你們也應該知道。
但性格較真,也只是在某些方面,一個人的性格也不是恒定的,就算是一個人感興趣的東西,也不止一個,也會發生變化。
就比如最開始寫夜鴉的時候,只是對死亡后的世界有興趣,會去想死亡后的感覺是什么樣的,但是同時對其他的東西更加感興趣。
但是去年去醫院查出問題之后,對于這個問題就更感興趣了。
畢竟沒準哪一天就是實地考察的實踐了。
經歷影響人,從最開始寫書的時候,抱著“你能罵我我為什么不能回懟”這種想法,到現在“你愛怎么罵就怎么罵吧”的無視,也有不少變化。
不過,現在想來,或許和之前在作者群里的討論有關。
有作者提過要怎么處理讀者評論。
畢竟讀者評論會影響新讀者的看法。
我自己身上也發生過,有時候翻到一些書的時候,因為評論里都是好評而選擇看,結果覺得不好看,又或者評論里說不好看,就直接放棄不看,結果自己某天又翻到這本書,忘記之前的事情時再去看,卻覺得很好看。
現在想來,大概是“首因效應”的影響。
啊,這,“首因效應”這個素材我也會寫的,詳情現在就不談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一查,大概意思就是人在認識某事物的時候,第一印象往往會影響后續的判斷。
讓人先入為主地做出判斷,影響后續評價。
放在小說里,評論和間帖也會有這種影響。
同樣,也會影響到作者。
這也是我后來才了解的知識。
當時作者群里的作者,也基本都是同樣的意見——
從劇情的角度。
讀者有不知道你是怎么設計世界觀的,有些情報只有你知道,信息差之下,讀者對劇情的理解也和你不一樣。
最危險的就是,原本作者有自己的大綱,但是,讀者并不知道,在對方的理解下,走的是另一條線,并且以此作為評判標準。
要是作者受到了讀者的影響去改變大綱、改變劇情,就是最危險的狀況。
當然也有讀者的想法比作者好的情況,畢竟作者也不是全能,但是,不可避免的是,這樣的情況很少。
去聽讀者的意見,往往是壞影響比好影響多,自己的想法和“新想法”沖突,弄得一團糟。
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
我本身水平有限,又不喜歡用那些商業上的成熟寫作橋段,造成我寫的書劇情起伏上趨于平淡。
我有什么缺點我還是明白的,不至于不了解。
只是原先是任性,并沒有改的動力。
現在就更是如此了,不知道什么時候入土,當然是寫自己想寫的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