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概念認識里,對不同翅膀對應的生物,有著不同的判斷。
蜻蜓飛的比蝴蝶快,蟲子比鳥輕。
這些判斷,是人們的經驗,是對物理規律現象的一種經驗判斷,一種記憶
而在形成試煉空間的時候,這些判斷,則會作為模本,復刻到這些試煉空間里來。
但是,會有所差異。
換個簡單易懂的描述,就是人們認為蜻蜓比蝴蝶飛得快,但是他們不一定了解原因,只是把“蜻蜓比蝴蝶快”這個印象用來構造世界。
空氣學動力的原理,結構學的特點,人們并不一定知道。
所以,有可能一對臃腫的蜻蜓翅膀,在這個世界也飛的比蝴蝶翅膀快。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印象”,構成了這個世界底層的物理規律。
而這些物理規律,在這個世界,又會被以“經驗印象”的方式,記錄下來。
甚至有可能是互相沖突的。
堯言再次看向天空,看向那些飛進飛出的、妖精一般的魔人。
怎么樣,才可以引起這個世界的基礎精神構成的沖突呢?
他沒有忘記,自己來這個世界,除卻根據世界歷史和規律,通過“世界觀”來逆溯歷史之外,還有就是為了獲取新的精神凝聚物,為自己晉升下一個階段做鋪墊。
是“人類和魔人”的沖突嗎?
還是“基因”這個概念相關的所有事物?
又或者是“樂園”?
如果魔人消滅了人類,會不會引起足夠劇烈的世界觀內部沖突?
堯言漠然的視線,望向了樂園所在的方向。
如果有效的話,他并不介意立刻引導魔人去把樂園里的人類都消滅掉。
他早已沒有了對人類的同理心。
也不會因為本能而把人類甚至人形生物視為同類。
搖了搖頭,堯言進入了“食堂”。
血肉、植物果莖葉、魔人的卵,各種食物,出現在了堯言的餐桌之上。
他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取食著。
同時,他的目光掃過“食堂”里的其他生物。
然后,他想起了一件事。
這個魔人城市對待周邊區域的策略。
“瓦解到達一定規模的魔人集體”
一般的,魔人生產子嗣之后形成的臨時集體,并不會遭到這個魔人城市的破壞。
但是,如果異常地延長了這種母親與子代的集體結構存在時間,就會受到她們的觀察監視。
因為這些集體會對魔人城市造成威脅。
就比如那個數以百計的魔人集體......
堯言的目光,落在了一群魔人士兵的身上。
一場規模較大的攻防戰,即將開始。
這是自己的機會。
魔人城市內部因為外派戰斗力,他有機會在不造成影響的情況下去“倉庫”搜索。
同時......
嘗試性地去影響魔人的決策者團體,讓她們為幫助自己實現目標。
計劃的絲線,在堯言心中交疊出了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