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劉瑁的精兵強將,還有什么比這更讓人放心呢?
劉瑁當然不會拒絕,辟周昕為從事,跟在身邊聽命。雖然劉巴想勸劉瑁繼續任命周昕為太守,但劉瑁拒絕了,這個人不熟悉啊,雖然愛民,但有些柔弱,恐怕守不住這一境太平。雖然打跑了吳景,但江北還有袁術的大量部隊,還有孫策在眼望著江東呢。
周昕本文士,就算會些武藝,也絕對強不到為將的那分上。若不然,他在丹陽呆了這么多年,不但沒有平定丹陽南部的山越,反而任祖郎等人在涇縣等地坐大?
要知道,涇縣離宛陵可并是很遠。
收降宛陵后,劉瑁并未進駐這個曾為丹陽郡治的城市,只留了黃忠和一千人馬在這兒等候徐庶。也沒讓黃忠去增援,他要徐庶自由地生長。
然后劉瑁領著大軍進駐秣陵,這個后世的六朝古都,也是孫吳的國都。
雖然它此時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
周昕曾拜太傅陳蕃為師,博覽群書,明於風角,善推災異。啥意思呢?
其實是周昕精通易經八卦,通風水!
秣陵四周群山環抱,有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棲霞山、湯山、青龍山、黃龍山、方山、祖堂山、云臺山、老山、靈巖山、茅山等,另有富貴山、九華山、北極閣山、清涼山、獅子山、雞籠山等聚散于城內外,形成了山多水多丘陵多的地貌特征。
登高望之,紫氣盤繞。周昕高呼,此地貴不可言,當即向劉瑁請了擴建秣陵城的工作。劉瑁允之。
還沒等徐庶的仗打完,得知丹陽丟失的袁術老羞成怒,派孫策、張勛領兵兩萬,欲渡江與劉瑁交戰,重奪丹陽。結果被甘寧的水軍按在牛渚北面好一陣摩擦,一個個灰溜溜地滾回了北岸。沒有一人到達江東。
就算得此大勝,劉瑁卻也沒有足夠的兵力殺到九江去重奪淮南之地。
因為他還有很大一塊地盤沒去收復。
劉瑁的印象中,吳郡太守應該是被孫策殺了的許貢,也就是他的門人后來射殺了游獵的孫策。但其實這時候并不是,而是盛憲,而許貢此是時為吳郡都尉。劉瑁對這兩個人毫不了解。
但周昕知道。
特別是許貢,這個家伙殺害了周昕的另一個弟弟周喁,其心所向的是袁術。
但周昕對盛憲的評價卻瞞高,建議劉瑁收復為上。
還沒等到盛憲的降書,劉瑁卻等來了一紙任命——因其在廬江抵抗袁術有功,遷劉瑁為揚州牧。牧與刺史一字之差,地位與權利卻相差千里。
有了這一紙任命,劉瑁便可在揚州大肆招兵買馬,自成一路諸侯。
可,福兮禍所依!
緊接著,劉瑁又收到了兩個哥哥慘死,父親劉焉病重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