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喆不知道是誰把皇帝的后代問題與王朝興衰聯系在一起的,但雙生子的降生確實起到了安定人心的效果。
皇帝喜得龍鳳雙生子的消息一傳開,地方上還有些不安的局面快速平靜下來。
按照袁天罡的說法,龍鳳雙生子是難得的吉兆,是上天的眷顧,皇帝得了龍鳳雙生子就說明皇帝的作為得到了上天的認可,是上天對大唐強盛的美好預兆。
在上天認可的情況下,一些反對皇帝的人自然就不敢再鬧騰了。
李元喆對老袁的說辭嗤之以鼻,他更相信是自己手里的力量威懾了宵小,更相信是百姓嘗到了土地改革后少繳稅的好處。
他不信老袁的神棍理論,可擋不住其他人相信。
李淵對兩個小人的降生很是歡喜,特意讓蕭瑀代表自己和李元喆回了一趟晉陽去祭祀李氏先祖,把大唐皇室喜得龍鳳雙生子的消息上告先祖。
此外禮部和三省還對外正式公布了皇子和公主的封號。
是的,兩個小家伙剛滿月就有了封號,比他們那幾個遠在琉球的哥哥姐姐更早的擁有了正式的封號,而且李淵推翻了原來給孩子起的名字,再次賜名。
李淵給女娃起名秀玉,封晉陽公主。
老李雖然有些重男輕女,但還是給了預示大唐強盛的小孫女足夠的地位。
要知道“秀毓”是跟著平陽公主的字輩起名的,按照正常的避諱,小女娃作為后輩是絕對不能取自己姑姑的名和字的,李淵之所以打破常規,就是在表達對孫女的重視,希望她可以如自己的姑姑那般為大唐做出貢獻。
另外“晉陽”的封號也不是隨便封的,晉陽可是李唐起家的地方,在大唐有著特殊的地位,封晉陽公主也是在表示對秀毓的重視。
李淵對孫女都如此看中了,對小男娃更是喜歡到了骨子里,親自給他賜名“承稷”,封晉王,就差直接說自己要指定小家伙為下一任皇帝了。
對于老頭子的想法,李元喆是不太贊成的,尤其是對承稷的敕封,簡直就是在添亂嘛!
歷史上的大唐就是因為皇位的血腥交接直接導致了國力的衰敗,也給后人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只是“玄武門事變”就發生了好幾次,李元喆可不想看到這種情況繼續出現。
從這次的事情看便能在一定程度上知道大唐的悲劇起源就是李淵,他實在是對自己的后代有些......過于理想化了。
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的廝殺貌似還沒有讓他吸取教訓。
他不反對封自己的孩子為一字王,但是總得按規矩來吧?
遠在琉球的幾個孩子可還沒有正式封號呢!
弟弟妹妹封到了他們前面,你讓幾個孩子怎么想?讓他們的母親怎么想?
于是李元喆趕緊補救,下旨封長子李承業為齊王,次子李承鸞為魏王,三子李承獎為燕王,封長女李麗仙為洛陽公主,四女李麗如為南陽公主。
李元喆還是沒有立太子,這讓人有些看不懂,但是沒人敢提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