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倒是沒有太強的緊迫感,因為他已經把大唐的歷史改的面目全非了,再有大的動作可能就要把大唐搞崩盤了,必須先穩一手,等國內徹底安定下來再進行下一步的改革。
很快就到了元日大朝會,李元喆趁著這次大朝會對外宣布了三省六部長官的新認命。
既然自己的地位徹底穩固下來,又得到了很多能臣的效忠,他就有了相當數量的可靠人手來組建自己的班底。
首先是幾位宰相人選。
排第一位的便是默默種田一年多的杜如晦,李元喆直接認命他為中書令,妥妥的百官之首。
老杜算是第一批投靠皇帝的人,李元喆當然不會虧待他。
同樣受到重用的還有在隴右時就和皇帝眉來眼去的唐儉,李元喆認命他為門下省侍中,兼任鴻臚寺卿,成了掌管大唐內政外交的重要人物。
房玄齡在戰戰兢兢之中修成正果,出任尚書左仆射、吏部尚書。
李元喆是個絕對不會浪費人才的人,房玄齡除了怕老婆和教育孩子這兩點不行,其他方面近乎完美,而且系統認定了他的效忠,自然要把他放到重要的位置上。
魏征此人雖然討人嫌,但卻是一根必不可少的攪屎棍,朝廷需要這樣一個具有很強嘴炮能力的人,所以他也進入了門下省,任門下省侍中,兼任御史大夫,成了豪族出身的人之中混的最好的文官。
裴寂同樣出任中書令。
陳叔達任任尚書右仆射。
封德彝任吏部尚書。
戴胄任禮部尚書。
武士彟調任工部尚書。
蕭瑀擔任民部尚書。
李靖、李世績、程咬金、長孫順德與常何五人出任兵部尚書。
劉政會繼續擔任刑部尚書。
這些人之中有李元喆的人,也有李淵的人。
李元喆還不想老頭子那么早退休,有他在,那些老臣不敢亂來。
武將方面的任命基本沒有什么變化,只是在兵部之外另設了一個參謀部,十六衛副將之上的軍官全部在參謀部掛職,另外地方各軍區的長官也要在參謀部掛職,而總參謀長一職有李元喆親自擔任,掌控全國所有的將領調動和地方駐軍安排。
兵部成了主要負責對外的戰略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