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騎兵裝備的近戰武器是堅韌鋒利的彎刀和投擲短矛,部分身強力壯的士兵裝備了戰錘、重劍和戰斧這樣的重型兵器,唐軍騎兵裝備的是經過改造的橫刀和三棱長槍,另外每個騎兵還配備了用于投擲的重兵器連枷。
波斯騎兵的彎刀對唐軍的半身板甲無效,很難造成什么殺傷,唯有戰錘、重劍和戰斧這樣的重兵器可以依靠巨大的力量擊殺唐軍騎兵,唐軍這邊的橫刀對上同樣裝備這堅固甲胄的波斯騎兵也沒什么用處,但是人手三桿的三棱長槍確實鎧甲的克星,借助戰馬帶來的沖擊力,經過特殊工藝處理的三棱槍頭可以輕易刺穿敵人的鎧甲,運氣好的話,刺入點找的好,一槍能把波斯騎兵捅個對穿。
兩軍接觸前的第一步是放箭,效果只能說是聊勝于無,第二部就是相互投擲武器了。
無論是波斯人的短矛還唐軍的連枷,最大的作用都不是直接殺傷敵人,而是將敵人擊落下馬。
在騎兵對戰的戰場上,落馬的騎兵就是待宰的羔羊,無論是不是披著鎧甲,沖擊中的戰馬都可以給落馬的騎兵輕易造成致命傷害。
雙方的投擲武器都有建功。
唐軍這邊有三四百人被擊落馬下,波斯騎兵的短矛雖然不能直接擊穿唐軍的板甲和頭盔,但是對馬匹的殺傷力極大,除了直接被短矛擊落的唐軍騎兵,還有五百多人因為戰馬受傷或是死亡而落馬。
波斯騎兵被擊落的人數超過一千,畢竟短矛的沖擊力要比鈍兵器的連枷小的多。
冷兵器戰場上,有時候兵器的重量就可以決定一個士兵的身死,戰場廝殺就是如此殘酷!
雙方落馬的士兵都老老實實的趴在地上沒有動彈,任由己方和地方的戰馬在自己身邊穿過。
在騎兵戰陣中落馬的士兵能不能活命全靠自己的運氣,亂動反而更容易被飛奔的戰馬撞到或是踩踏,安穩的趴著也許還有活路。
激烈的戰場上沒有人去關注那些落馬的倒霉蛋,雙方一照面就拿出來自己的看家本事。
馬術和技巧在幾萬人的騎兵戰場里沒有太大的意義,正面硬剛是唯一的選則。
硬剛的結果是大唐騎兵手中的三棱長槍明顯更硬。
相比數量占少數的使用戰錘重劍的少量波斯騎兵,全員三棱長槍的唐軍騎兵更有優勢,一個交錯,波斯騎兵損失超過三千人,而唐軍這邊落馬的人數還不到兩百。
一比五的交換比讓本就不占人數優勢的赫舍里很慌。
不說裝備的差距,己方連換人頭都換不過人家,這仗還怎么打?
跑,必須趕緊和唐軍脫離接觸!
心里打定主意,赫舍里也不去管那些受傷的波斯騎兵,立刻傳令回頭向唐軍發動二次沖擊,沖擊之后不管結果如何,全員向西北沖刺,與唐軍脫離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