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的數量根據各地的人口規模來制定,初步定為全國設立三十個五千人規模的步兵團。
民兵平時參與正常的生產生活,每年冬季進行三個月的集中訓練。
邊軍直接劃歸十六衛體系,十六衛與地方駐軍共計二十五萬人馬將成為大唐的常備軍。
海軍規模暫時不變,商隊護衛主要安排在西域地區,算是邊防力量的一個補充。
十六衛體系、駐軍體系、海軍和民兵體系一同構成大唐的國防力量。
進入火器時代的大唐不需要再去堅持傳統的人海戰術,火力的進化足夠抵消掉人數的劣勢。
大唐雖大,但是周邊只剩下了一個還有些實力的高句麗,其他的都被打殘了,而且大唐未來十年的時間里,最重要的任務是發展,戰爭能不打就不打了,保留七八十萬的常規軍力實無必要。
縮小軍隊規模不僅可以省去大量的軍事開支,也能加快唐軍的火器化。
李元喆可不像民部那么小氣,擴編一個神機軍都扣扣搜搜的,他在小朝會上直接提出將改變后的唐軍全面火器化,所需要的資金有他個人個人掏腰包。
驚喜來的太快就像龍卷風。
皇帝吹出一口氣,整個朝堂全炸了。
皇帝這是瘋了還是怎么回事?
這要花多少錢吶!
沒人知道火器的制造成本,單單是是給二十多萬常備軍換裝火器所要的花費一定是個天文數字。
聽皇帝的意思,那十五萬的民兵也要裝備火器,那個花費......不敢想啊!
眾臣都不知道該說皇帝大公無私還是缺心眼了......
李元喆是想給唐軍全員升級裝備,但是這種升級與臣子們想的不太一樣。
他沒有打算直接給所有軍隊裝備近衛軍和神機軍那樣的武器,而是讓劉曉峰幫忙生產了一批特殊的裝備。
單兵武器方面,即將大量配發唐軍的步槍采用的是成本最低的后裝單發擊針滑膛槍,使用十毫米紙殼黑火藥米尼子彈,有效射程只有一百五十米,射速只有每分鐘八發。
這種被李元喆命名為六年式步槍的槍管沒有膛線,機匣就是個一斤半重的鐵疙瘩上加上了一個封閉槍膛,后方有一個沖壓而成的氣體抑制器,全槍最復雜的機構是槍機和保險。
這樣一支步槍在劉曉峰的世界生產成本只有區區不到二十元,就算是交給未來城兵工廠生產,成本也不會超過三貫錢,還沒有武德年間的一把精良的橫刀造價高。
六年式步槍帶有刺刀座,加裝五十厘米長的刺刀之后全搶長一百六十公分,重達十斤,完全可以當作一支短矛來使用。
如此的粗糙簡陋的武器即便是裝備四十萬人又能花費多少?
只是李元喆為了不讓朝廷再惦記自己手里的錢,沒有標明武器的價格而已。
以后部隊再采購同樣的武器可惡就不是這個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