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到這條街好幾個月了,附近的街坊四鄰,葉娟還一個不認識,也沒親自上門拜訪打交道。
她的思想,還停留在曾經的鴿子籠社會,只安生的關門過自己的小日子。
那時的鄰居關系,那只是門對門,不熟悉,不往來。
說白了,也就是各家自掃門前霜。
這是因為城市里的快節奏,家家都如此,很正常,沒毛病。
這種鄰里相處方式,把它放到當時的農村就不可行了,更何況是如今這個維護地區利益、重視血緣宗親、講究鄰里關系的封建朝代?
她對這個朝代不了解,也沒有意識自主的融入進去,腦袋里還裝著三座大山呢!
可方文博不是。
他在鄉村長大,本朝土生土長的農民。
打小他腦子里印入的,那就是宗親鄰里關系。
雖然他的宗親不健全,可他周圍卻是有例可尋的,如葉家及葉家村附近的其他村村民。
所以,他一住進來,出入看到街坊鄰居們,都會溫和的打招呼。
甚至在葉娟不知情下,曾買了幾份糖果送到了前后左右鄰居家。
“娟兒,他們家人口本就不少,再加上街坊四鄰,估計今天會很吵……”
據方文博了解,隔壁的云家人口真的不少,五代同堂了。
云老太太高壽,今年已七十有七。
最長的孫子,都四十上下了,早就做了爺爺輩。
她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均已養活并成了家。
這里雖然沒有計劃生育,可每家能把子女生下來并能全部養活,那真是不簡單的,畢竟日子艱難啊。
缺食少醫、天災**,遇到了就得自己抗過去,所以這云老太能養活這么多子女還全部成了家,很不簡單了。
不算女兒所出,就云家孫輩就有十七個,重孫也有十個之多,更別說還有五個玄孫了,真正稱得上是多子多福幸福人家了。
不過相應的,多子也得多居,可云家目前幾十口人,居然就擠在這二進小院子里。
葉娟想想心里就發毛,這么多人擠居在一起,沒矛盾嗎?
要知道三個女人就能成就一臺戲,這云家每天得上多少臺?
方文博不知她心中所想,就是知道了也不是他該問該聽的,因為那是后院女人的事。
他曾與云家幾位公子多次打過交道,知道他們均是守禮之人,所以一點兒也不擔心,反而讓葉娟早點過去,想讓她通過云家多認識周圍其他的鄰居。
因為云家老太太最長,所以他們準備的禮物以拜訪老人為主。
他們二人過來時,葉娟被云家長孫寇氏引到云老太太面前,雙方互相見了禮。
這云老太太,如果不是知道她已經七十七快八十歲了,葉娟還以為她只有六十出頭呢。
正張臉除了有點皺褶,很白皙,居然沒有一個老人斑,
她此時坐在內堂主位,上身著淺藍色細棉布對襟棉襖,下身是偏黑色的羅裙。
整個人雖然偏清瘦,可一張臉卻圓潤潤的,一雙大眼,此刻也炯炯有神的直視著你。
她那個滿頭白發,此時只用一根銀簪挽著一個髻,隨著她的動作,那簪尾流蘇也隨之飄動,這使得她整個人顯得極有精神。
再加上她面帶微笑,讓人覺得很是和藹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