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方面被上門拜訪的人搞煩了,另一方面也是擔心安全。
她自認為自家就是普普通通的種了次水稻,作為莊稼人的黃山也只是按他以前的經驗種出了水稻。
她本來認為這是一件極為平常的事。
可對于從沒想過能在海安縣種出水稻的大戶們來說,這事太稀奇了。
他們可沒在信息爆炸年代生活過。
葉娟覺得平常的事,對于他們而言卻是極不尋常的。
他們會把簡單的問題想得復雜化,可越復雜對于他們家而言就越危險了。
所以還是公開透明得好。
你可以去田莊里問佃農,可以問佃農隔壁的地主家,看看他們是否有藏私。
她也希望多些人種水稻,這樣他們家就不是標靶子了。
她想悶聲發大財,而不是成為全縣人盯著的肥大戶。
可每次她家的事都事與愿違,每次都很出格。
她頭疼!
她真的只想安生的過日子,哪里知道就是種個水稻都能興起全縣人的追捧。
因為這,她出名了!
不過這次名聲不錯,成了典型的賢妻了。
豐收一事告一段落,葉娟本想著這事總該過去了。
可惜還有人等著她,那就是衙門的收稅官。
海安縣的田畝稅,高粱二十稅一,小麥是十五稅一,因為產量低。
可如今,這個沒有先例的水稻,居然直接二十五稅一,比高粱地還要高得多。
這是明晃晃的搶錢吧?
按田畝算稅不就行了嗎?憑什么按莊稼?
難道江南的土地,水稻成批種植也是二十五稅一?
按此交完稅,收獲四千五百余斤的水稻,最后自家留下來的居然不足二千斤!
因為扣除稅后,他們還得給佃戶分去四層!
那個收稅官怎么說的?
就是收了你二十五稅一,最后留下來的還是比種高粱收獲高多了,你們就知足吧。
她怎么知足?
因為她知道黃山老家,那里的水田,雖然也有二十五稅一,可人家是有依據的,并不是所有水稻田都是二十五稅一。
這些人憑什么收她這么高的稅?
難道就憑收稅田畝制?最高不超過二十五?
她這點田,能與江南水田比嗎?
那里的朝廷,還得給水田興修水利呢!這海安縣衙為她家做過什么?
她只是試水而已,如果虧了,縣衙能免去這十畝地的稅?
說來說去,還不就是因為他們家沒權沒勢?
這收的稅,都快趕上本地商戶了。
可他們家離商戶標準還遠著呢!
……
方文博愛讀書原來只是因為興趣,考上了功名那是最好,考不上也沒什么關系。
可這次水稻前后帶來的事,讓他切身體會到,一個沒有權勢的小民,要想守住自己的財富得有多難。
如果沒有甑勇協助,如果沒有夫子們壓陣,只因為一個水稻豐收,他們家可能就得出事。
這是懷璧其罪真實寫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