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恩昭昭,告之于天。詔之于民,舉國同哀。停靈期間,陸續有列國使臣、質子前來吊唁。大齊使臣也來了,國公府上下無人阻攔,任其入府上香叩頭。
有人誠心誠意吊唁,有人懷著一半誠心一半試探,想見一見傳說中的“將星”。見她在一旁跪姿端正,面無表情,目無哀色,如同雕塑,讓人莫名生畏。
哀莫大于心死,悲莫過于無聲,威莫過于無形。
德者至柔,道者如丘,將者無情決勝千里;跪于茫茫人群,不怒而威的氣勢比其父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少年,已嶄露頭角,他日又是一枚大煞星。
為自己國家的將士們傷懷不已,列國使臣面露凄色,畢恭畢敬地向其作揖行禮,黯然離去。
……
眼前人來人往,耳邊嗡嗡不斷。人人苦勸雙親亡,須哭喊。她置若罔聞,視而不見。夢里是她死于雙親前,誰知人生難料,現實與夢如銅鏡的正反兩面。
談不上哪樣好,人生八苦難自主,俱無常。生有何歡,死有何哀?換一副軀殼而已。
夢里的她死后,一直在生者身邊流連不去。不停地安慰家人無需悲傷,她仍有靈識,仍在跟前……焉知爹娘非如是?
或許上蒼見她累世讓雙親吃盡苦頭,今生讓她也嘗一嘗死別的滋味。與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相比,她身為人女,頂多傷懷,哪懂為人父母的喪子之痛?
這么一想,她哪里還哭得出來?心態淡然。
即使在出殯的前夜,迎來圣駕,看著姑父陛下在內監的攙扶之下踏入靈堂,聽著他撫棺大哭,悲呼不止:
“阿彥啊——”
她依舊無動于衷,跪伏接駕,泰然處之。直到姑父陛下站到她跟前,蹲下扶她跪直了,情深意切:
“昭兒,不想哭就不哭,你爹向來不拘小節,你亦可隨心所欲。昭兒呀,驛站刺殺非姑父所為。雖然你姓北月,但姑父并不想你死啊!尤其在你爹面前……”
他吩咐那潑才替朝廷尋找練武的好苗子,多訓練有用之才。結果不知對方發什么瘋,居然跑去暗算元昭。
無論對方是何等高手,不聽朝廷使喚,死不足惜!
姑父的話讓元昭悲從中來,一行清淚順沿臉頰落下。看得豐元帝鼻子發酸,越發傷感,溫聲安撫:
“哭吧哭吧,姑父準你守喪三年,報恩盡孝。”
包括原本的侯世子,如今的國公爺北月邕,辭去守藏室的差事回府里守孝。不用遠行,北月氏的老家就在城郊,在墳前守喪的有嫡女元昭一人足矣。
因她與父母相處的時日最短,讓她去,既全了阿彥夫婦的心愿,也全了她的一番孝心。
倘若覺得孤獨,可讓府里的庶母、庶姊一同前往。
元昭感激涕零,伏首謝恩,等圣駕離開才起身,面容平靜。
……
豐元十五年十二月,出殯那日,正陽巷的所有門戶大開,人們出門跪送。城中百姓勿論親疏要么一身孝衣,要么一方孝巾,引路紙錢漫天拋灑,舉目哀戚。
一代名將告別時代,化為一抔黃土供后人追思緬懷。
許多飽學之士認為列國的形勢有所變化,躍躍欲試登高臺。雄心勃勃,選擇合適的國度一展抱負,書寫屬于自己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