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公府時,結發妻子管氏為他誕育了三兒一女,子嗣問題解決了。登基時,他已經一把年紀,日常除了關注民生處理政務,一有空便與管氏微服私訪。
夫妻倆在國公府囚禁半生,對于民間的那份安逸太平的煙火氣息百看不厭,樂而忘返。
管氏的爹娘沒能熬到北蒼復國的那天,她當了皇后,遵照父母的囑咐尋到管氏一族封了爵。爵位乃虛銜,無實權,欲入朝為官得憑真本事,她不曾徇私。
三嫂嚴氏的母家依舊在北蒼朝為官,她爹嚴少府依舊是少府,職能不變。
四姊姊不再是嘉惠縣主,而是蘭陵長公主,二哥把陵川劃成她的封地,蘭是她的字。那里天地開闊,土地肥沃,美麗富饒,她想怎樣就怎樣。
四姊北月孟君,是唯一因個人成就被錄入正史的女子。
她善良隱忍,在鳳武年間,遵從母命嫁入吳府。膝下無一兒半女,她不僅主動給夫家納妾,還全心全意把妾室的兒女視如己出,精心教養。
即使后來遭吳府休棄,她亦安之若素,自請到家中道觀為國為家茹素祈福。
北蒼復國后,忠于鳳武的吳府本該被砍頭的。是她不計前嫌,上書陳情,吳府才幸免于難。
但闔府被貶為庶民,三族五代不許科考,不許入仕。
她知悉后,在朝堂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力駁君臣,最終免除吳氏三族五代不許科考、不許入仕的懲罰。
自那以后,吳氏族人對她是感恩戴德,并在族中為她立了長生牌位,日夜供奉,不敢有慢。
雖有陵川為封地,她卻未曾回封地享受榮華富貴,而選擇留在京中侍奉長輩。先后送走姑母和鳳太妃,年逾四十的她才返回封地,建立了首座女子學府。
正史對她的歌功頌德,到此為止,僅在最后提一句她活到九十多歲。鳳太妃在臨終前讓她尚了駙馬,兒孫滿堂,被世人視為女子最圓滿的一生。
但據野史記載,她的成就不僅于此。
因為這座女學府,學的并非什么三從四德,而是招攬九州各邦賢才為先生,不論男女。以龍元君為榜樣,教導女孩們各項生活技能,練武習文,自強自立。
她期望世間的女子不要重復自己的憋屈,能夠擁有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和天地。
她此舉贏得東州學宮的大加贊許,每隔三年派一批有識之士前來教學。而她為了讓女子參與科考,每隔三年必要回京與朝臣們一番唇槍舌劍,據理力爭。
成功與否,并無記載。
總之,那段年月,是北蒼君臣大為頭痛的日子。每次她的歸來,讓京中的貴婦、淑女們一個個激動亢奮,擾得各府不得安寧。
歷史解說員認為,或許正史也有記載,但被后世的王朝給抹了。
這一點,從民間流傳的詩詞或名人游記、史記里的場景描述可以推斷。北蒼年間的各行各業幾乎都有女子的身影,不存在“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規矩。
發生過的事總有跡可循,抹不干凈的。
“正史說,北蒼之所以出那么多女將,皆因龍元君性格偏陰柔的緣故。”即性別識別障礙,歷史解說員風趣道,“但有學者認為,指不定龍元君就是女的……”
但后世王朝基于各種因素,誤導了世人。若非北蒼皇室追封她為戰神,聲名顯赫,龍元君早被后世從歷史上抹除。
對此說法,元昭深以為然。
瞧瞧,洛雁、商女和武溪等女將,無一不是依附著男將聞名于世,比如某將軍夫人。而曲汀蘭史上無名,可能實力太差,也可能是因為招婿。
無論何種原因,她不得而知。
陵寢里,只有她的生平和副將們的前半生。諸將的死后評,若無史實為依據,便唯有天知曉。
喜歡一簾風月九重天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一簾風月九重天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