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聰明的心理疾病者,他們會學習隱藏,將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藏起來,展現在外給大家看的,都是大家認為正常的。”
“這些人比精神病院中的瘋子更可怕,因為精神病院中的患者,你會提防,但生活中的心理疾病者,讓你防不勝防。”張琴說道。
“你的意思是,小草在偽裝?”方瑩問道。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種懷疑,她很喜歡你,很依賴你,所以,她會揣測你所喜歡的類型來迎合你。”張琴說道。
“那我應該怎么做,阻止她殺戮嗎?”方瑩問道。
“環境塑造人,現在人類不在處在高端法制文明社會,現在是喪尸遍布,沒有法制,人性得不到制約的時代,你阻止小草殺戮,這不現實。”張琴回答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要如何去做?”方瑩焦急的問道。
“方瑩,我早就說過,你在養個殺人狂魔。”張琴冷靜的回答道。
“但現在小草不是殺人狂魔,她目前沒有殺過一個不該殺的人。”
“我們不能僅憑自己的猜測和似是而非的跡象就草草判斷一個人是什么人,這不公平,我們也沒這個權利去判定。”方瑩怒道。
“你這種行為是在給人貼標簽,但你別忘了,人是有‘確認偏誤’的。”
“我們每個人會選擇性地回憶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資訊,來支持自己已有想法的片面詮釋,我們不能以偏概全。”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差異性,我們都生長在不同的價值體系里,不同的生長經驗以及不同的朋友圈,這些會給我們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價值觀,用來區分什么對我們有利,什么對我們不利。”
“這些經驗可以用來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而不是傷害、論斷、批判他人的依據,你是心理專家,更不能誤用。”
方瑩神情嚴肅的看著張琴說道。
張琴沉默,半晌無語。
“你說的對,我不是神,我無法預測一個人未來會變成什么樣子,方瑩,謝謝你,謝謝你今天點醒了我。”張琴抬頭看向方瑩。
“標簽是一種判斷事實的線索之一,但不是決定事實的全部。沒想到,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里,迷失了自己。”張琴又說了一句。
“你放心,到達西郊大營后,我就讓我老公打聽我導師的消息,他在心理學界很出名,他的催眠術也是學術界公認的。”
“如果找到我的導師,我會請他給小草治療的。”張琴對方瑩說道。
“你們在說什么?是在說我嗎?”她們身后傳來小草的聲音。
倆人同時回頭看去,見小草神情緊張的望著二人,面上表情一會不安一會難過。
“沒有,小草,姐姐們在一只是商量下一步要怎么做。”方瑩快步走到小草身旁,將她小小的身子摟在懷里。
“我們在討論下一步要先找個超市,給小草找衣服,給小草找好吃的,讓小草每天都過的快快樂樂的,然后長的高高的,好不好?”
方瑩感受著小草瘦弱的身子,心里暗下決心,她不要小草在吃苦。
“嗯——,小草在姐姐旁邊,每天都是快快樂樂的,姐姐不要離開小草。”
小草摟著方瑩的脖子,身體靠在方瑩的懷里,姐姐身上的氣息真好聞,姐姐的懷里真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