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晚霄笑得嘴都合不攏:“我還得再找一個人送陽市的貨。”
“小哥,這個人最好能夠信得過,畢竟涉及貨款的”楊晚伊將手中的賬本合上。
從九月到現在,她家的玉米糖賣了一萬多,再加上安市花生酥糖的分成,她手里也攢了三萬多,去除蓋房買材料的錢,還有學校捐款的錢,手上還剩下近兩萬多。
“小哥,磚廠的那邊的錢,我打算先付一半,剩下一萬多,留著做廠里的備用金”
楊晚霄的心中也有一本賬,按照如今安市和云市的訂單量,以后他每月銷售分紅,都有一萬多,這是以前簡直不敢想的。
聽到堂妹說要留一部分錢做備用金,二話不說豪氣應下:“磚廠那邊的錢,也不急,我明天找他們去說說,趕在過年前,把錢給他還上就行了”
“晚伊,先不說陽市的訂單量如何?光是安市和云市,就按照現在的數字,保守估計,每天6000斤的出貨量,能夠穩定下來,你每個月能賺近兩萬塊,磚廠的錢,根本就不是事。”
楊晚霄的話,說得十分豪氣。
臉上有種意氣風發的光,異常的帥氣好看。
仿佛此刻他已經登上人生巔峰,看著楊晚霄笑得嘴都合不攏。
她耐著性子跟楊晚霄解釋道:“小哥,這幾年,咱們國家發展很快,經濟增長速度很快,錢會越來越不值錢的,而且市場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
“小哥,我們要抓住這次機遇,盡快把咱們‘楊記糖果’這個招牌打響,最好能夠把我們的糖果,賣到全國各個主要城市。”
楊晚霄聽得瞪大了雙眼。
堂妹的野心真不小。
不過,聽著好激情澎湃的感覺。
他滿眼都是光。
楊晚伊繼續說道:“小哥,等我們就掌握了這些批發商的渠道,以后,我不論再生產任何產品,都不愁銷路了。”
楊晚霄沉思一會,兩眼放光:“晚伊,我明白了,這些批發商的渠道,是可以重復利用的?”
楊晚伊點點頭:“小哥,我們還要繼續物色做糖的人手,要知根知底,能靠得住的,你問了下姐夫他愿不愿來?”
楊晚霄二話不說,就替自己的姐夫一口應下:“肯定愿意的,我明天就找他說”。
...
兩兄妹才說好的事,第二天全被老太太打亂了。
原來老太太聽說孫女開拓市場,又帶回不少訂單,心里就琢磨著做糖的人手要增加。
直接讓周子騰跑了一趟。
讓趙建民和趙元偉、趙元柱父子三人今天上門。
老太太的用意很明顯,想讓楊晚伊把做糖的機會留給自己的閨女和外孫。
楊鴻菊與趙建民也是生了六個孩子,大表哥,趙元偉20歲、二表哥趙元柱18歲,連初中都沒讀就閑在家里,四處幫人打些零工。
三表妹16歲趙元丹,也閑在家里,平時幫楊鴻菊蒸饅頭去趕集賣,也掙不了多少錢。
四表妹趙元妮14歲,現在在讀初一,五表妹趙元艷12歲,還在讀小學五年。
六表弟趙元羽10歲,今天讀四年級。
家里負擔也很重,眼看著大外孫已經年滿20歲,到了說親的年齡,可是家里連現有的人都住不開,又怎么能說到合適的姑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