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她廠里的工人,大多數都是女人。
安楊村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在大年三十前,籌備很多吃的放在家中,這些吃食,大多都只有女人會做,她也不能因為廠里的事,讓人家年都過不好。
一想到年后初五開工,只有一半的人能來上班,她的心中就有些發愁。
“晚伊,晚伊,晚伊,在想什么呢?”
王貞芳一連喊了三聲。
楊晚伊才緩過神:
“大伯母,下午,你跟大伙講一下,初五到元宵節這幾天,每人每天包滿一百斤,獎勵一塊錢獎金,以此類推。”
說完之后,兜里的BB機又響起來,她翻開一看是鄭市賀建軍打來的,忙對王貞芳說道:“大伯母,有個供應商找我,我先回個電話,你記得安排......”
王貞芳驚訝了一下,想起小兒子說的供不應求,便明白了楊晚伊的安排,她含著笑對一旁的周時珍說道:
“周神醫,你看這孩子,人家都想著過年的事,只有她還想著廠里的事。”
“都道晚伊這丫頭會賺錢,可是誰有知道,這個孩子為賺錢,承受多少壓力......”
周時珍轉身,望著楊晚伊小跑進屋的背影,有感而發:“小小年紀,喪母又喪父,下有五個弟弟妹妹要養活,上有一個年邁不著調的奶奶,她若不自強.......日子怎么過?”
“我若是有個孫女,我希望她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才不想她這樣早熟。”
不過才十八歲的年齡,就要承擔這么大的負擔。
周時珍羨慕老太太之余,心中有些心疼楊晚伊的。
人心換人心。
他搬到楊家三房這段日子,楊晚伊對他的生活安排都十分周到,讓他倍感溫暖。
只是偶爾要面對老太太的幾句冷言冷語,還有幾句戳心窩子的話。
不過想起,兩人年輕時的事,他倒也能忍下這些。
周時珍的話,讓一心盼著享孫女福的王貞芳,思緒良多。
想著侄女楊晚伊,是如何被一步一步,逼上自強之路后,她突然覺得周時珍的話,也挺有道理。
早熟是過早承受生活帶來的磨難催熟的。
老太太喜滋滋拄著拐杖走過來,邊走邊吩咐一旁的楊晚爾道:“晚爾,去給奶奶打一盆熱水來......再拿個干凈的毛巾,讓我敷敷臉。”
“笑了一個上午,我的腮幫子疼。”
“......”
王貞芳與周時珍對視一眼,兩人都忍不住笑了。
“三嬸,那你下午要不要歇一歇?我幫你去看名冊?”
面對王貞芳一臉打趣的問話,老太太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回道:“那怎么行呢?這么大的事,我老婆子不坐鎮,若是搞砸了......誰承擔這個責任?”
老太太一邊拿起熱毛巾往臉上敷,一邊感嘆道:“我們家晚伊忙得不行,我一個老婆子總得幫她減輕一些負擔吧。”
“不管有多累,我都得把這件事辦好。”
這可是讓楊家三房收獲一大波好名聲的重要事項,怎么能假借他人之手呢?
“.......”
周時珍的嘴角抽搐.
人老,臉皮也更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