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頭,你可要挺住啊。”
老太太一臉的擔憂,毫不掩飾。
一向不善于開解別人的老太太。
忍不住開口勸說道:“周老頭,你孤身一人,都挺了這么多年。”
“這好歹,還找到了孫子。”
這人心怎么不知足?
老太太這句話是壓在心底問的,沒敢說出聲來。
周時珍滿臉苦笑。
這不一樣。
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又給他潑了一大盆冷水。
“孩子,你跟爺爺,慢慢說說,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樹林遲疑了一下,緩緩說道:“奶奶與您走散之后,一個人養不活四個孩子,只能把二姑和三姑送去別人家當童養媳......姑姑她們沒能等到長大,人就去了。”
周時珍顫抖著聲音問道:“怎么去的?”
“饑荒,餓死的。”
周樹林抹了抹不自覺掉下來的眼淚:“奶奶臨走前,一直反復在說,要是您在。兩個姑姑就不會淪落為童養媳,也不會死于饑荒年代。”
他小時候吃飯,吃不干凈,就被被奶奶拿著棍子,追在后面打。
罵他不惜福。
罵完之后,就開始念叨他兩個姑姑。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清晰的記得兩個姑姑的名字。
才能對答如流。
周時珍的心中,像針扎一樣疼。
他知道,他與家人走散沒幾年。
就遇上饑荒年代,餓死了許多人。
那個時候,他無時無刻,都在想。
要是妻子還活著,一個人能不能養活得了四個孩子?
他的聲音帶著懊悔和不甘:“這些年,我一直在海市,找人打聽你們,你們去了哪兒?”
他若是能早些找到妻子和孩子。
兩個女兒也不會淪落到,成為別人的童養媳,也不會活活餓死。
行醫一輩子,他見過,也救治過,那些餓死的人。
他腦海中,不敢相信。
自己兩個粉嫩的女兒,是怎么樣忍受住饑餓,最后瘦的皮包骨......死去。
周樹林擦了擦眼淚:“具體的,我也不是很清楚,這個要問我爸。”
“你爸,民安他還在?”悲傷絕望的周時珍,心中又燃起一絲希望:“那你大伯呢?”
“大伯是去年走的。”周樹林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爸兄妹四人,如今還活著的,就只剩下我爸一人。”
周時珍驚得站不穩。
“周老頭,你得撐住,這四個孩子,好歹還有兩個活到了成年。也算是給你們周家留了根。”
老太太摸了摸眼淚:“一個女人帶著幾個孩子,能從那個年代走過來,有多不容易。”
“只有我這種經歷過的,才知道這種痛。”
“我生了八個孩子,也才養大了4個。”
老太太不惜揭開自己的傷疤,來勸慰周時珍:“如今我不也挺過來了。”
“你這多少還留有一個兒。”
周時珍:“......”。
他被老太太這番話,勸得哭笑不得。
只能強打起精神,擦了擦眼淚。
還不曾說什么,就看見一對新人向著他走過來。
正是楊晚伊和易興修。
兩人在敬酒的時候,恰遇到楊晚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