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袁家的侄子,到底什么德行?你自己不清楚?竟然敢把主意打到我們晚珊身上?”
最讓老太太生氣的事。
楊鴻娟竟然要為袁學民的侄子,跟自己的楊晚珊提親。
還什么名曰:侄女隨姑,將來有她護著晚珊,不會讓晚珊吃虧......
老太太越想越氣。
她家的這幾個孫女,早已今非昔比。
豈是袁家現在的人家能肖想的?
“袁家侄子怎么就不行?一不偷,二不搶,還是個高中生,你有什么不滿意的?”楊鴻娟的臉漲得通紅:“說到底,你們就是嫌貧愛富?勢利眼。”
楊鴻娟終于找到一個理由,站在道德標準的高度,指責老太太和楊晚伊。
一點兒也沒有覺得自己的提議有什么不對。
氣的老太太跺腳,連名帶姓沖著楊鴻娟大吼:“楊鴻娟,你少跟老娘這兒玩心眼。”
明明是自己沒有在娘家占到便宜,就想用給自己侄兒說親的名義,把楊晚珊嫁到袁家去,說到底還是沖著楊家三房現在的家業來的......
“你是老娘生的,你翹什么尾巴,拉什么屎。老娘心中都一清二楚。”
“我今天還把話放在這兒了,你們袁家人品性太差,就算是大學生,大富翁......我也不會讓我家晚珊嫁到袁家去。”
在老太太看來,楊鴻娟如今的執迷不悟,就是被袁家的人帶壞了。
“你少來這兒,跟老娘添堵。”
楊鴻娟還想再與老太太再爭辯兩句。
就被楊晚伊攔了下來:“大姑,吃自己碗里的飯,少管別人家的閑事......你還是把心思,都放在表姐和表哥身上吧。”
楊晚伊說這番的時候,臉上的神情很冷。
在原身記憶中。
四姐妹的婚事,都有楊鴻娟的摻和。
可以說,四姐妹悲催的人生,明面上老太太是罪魁禍首,實際上,背后沒少了楊鴻娟,推波助瀾。
她自私自利,一點兒也不顧忌親戚的情分,整日在背后蠱惑著老太太,將四姐妹一次次推入火坑......
自己是片葉不沾身......還能從這其中撈到一些好處......
可恨至極。
而老太太雖然可惡,但77歲高齡,面對楊家三房這個爛攤子,長女成了她的主心骨......腦子糊涂,亂投醫。
情有可原。
在錯誤沒有完全釀成前,她能夠接納老太太。
是看她八旬高齡,又是個可憐人。
也做不到把這樣一個老人趕出家門,讓她無依無靠......
所以她才與老太太約法三章后,把她留在了家中......
真正讓她對老太太刮目相看的是。
老太太77歲高齡,還能坐下來跟著楊晚爾幾人一起包糖紙掙錢......并且把自己掙得錢,一分一分攢起來,在她想要蓋房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就要掏出來......
就是那種傾盡全力,也想讓日子好過起來......
那個時候,她逐漸明白。
在原身前世的記憶中,老太太把四個孫女壓迫成那樣,無非是受眼界和能力影響。
在老太太的認知中。
她除了從幾個孫女身上刮錢,別無他法。
說到底,還都是窮鬧得。
錢真的能夠解決窮人,一多半的矛盾。
后來,隨著她掙錢發家后,更是能夠感覺到,老太太逐漸在改變,能夠慢慢轉變腦海里,過去陳舊的重男輕女思想......
變得能夠關心她們四姐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