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姜糖的例子在前,村民們都知道讀書的必要性。
家里有了余錢,都愿意把孩子們送到學校去深造。
個個都來找姜糖拿主意。
送到哪兒去讀書。
村子里有個很小的小學,姜糖去看過一次,破破爛爛的。
與其說是小學,倒不如說是托兒所。
家里大人都忙著做農活,騰不出時間哄孩子。
就收拾了一間空院子,選幾個讀過小學的年輕人當老師。
實際上就是幫忙帶孩子。
學校根本就沒有開課,老師帶著孩子們玩游戲。
姜糖不建議把家里的孩子送到那里去。
要想學知識還是得去公立的學校。
村里這間小學只適合年紀還小的小孩兒。
姜糖統計了準備去學校讀書的人數。
還挺多的。
問題倒是不大。
就是這些孩子的年齡段相差比較大。
小的剛剛可以讀一年級,大的都讀高中了。
年紀稍微大些的,都是之前家庭負擔重,輟學了。
姜糖聽家長們說,都想供他們讀大學。
希望他們也能出人頭地。
女孩兒都愿意送去讀書。
不得不說,是個好的開端。
姜糖自然樂見其成,扶貧先扶智。
知識的能量是不可估計的。
什么都是可以改變的,只有你自己學進腦子里的知識,是誰都帶不走的。
姜糖聯系了鎮上的小學,縣里的初中,市里的高中。
讀小學去鎮上,離家不遠,每天可以來回。
讀初中去縣里,住校。
讀高中就去市里,縣里也有高中,不過師資不是很好。
市里的高中雖然比不上省里的八大高校,但也不差,師資那些也跟得上。
家長們知道要住校,一個月才能回來一次,都很舍不得。
等學校開學后,村子里就少了好多人。
村子里都看不到孩子的蹤跡了。
小點的都被送到村里的小學去了。
姜糖最近特別的忙,忙完這件事,還要忙那件事。
連吃飯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
村里開始組織摘花椒了。
花椒都熟透了,紅得發亮。
姜糖又要忙辦公室的工作,還要幫著家里摘花椒。
以往村里的花椒都是摘了,新鮮的就賣給鎮上的花椒販。
價格不高,也能掙點。
姜糖為此專門跑了一趟鎮上,找了好幾家花椒販問了價格。
一模一樣。
一看就是幾家花椒販商量好的。
不得不說他們的打算很好。
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沒出過鎮,根本不知道外面行價如何。
以往姜糖在外讀書也沒注意這些。
大學讀了這個專業,才開始慢慢的關注。
花椒販不是鎮上的人,是市里來的。
每年的這個季節,專門來這邊收花椒。
他們兩塊錢一斤向村民們收,賣出去最少也是十塊。
村民們不知道外面的價格如何,還以為這個價格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