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原因在于,國內不少城市的特警訓練,在當年不夠科學嚴密,對實際行動缺乏足夠的可預見性、可參照性、可執行性。
88狙的精度本身不高,按照軍方的出版社在2000年公開出版的《輕武器射擊手冊》中所附射表的數據;88狙在100米距離上,高低散布密集界為5厘米,方向散布密集界為6厘米。根據散布密集界與散布圓半徑的換算公式,88狙的百米散布圓直徑是18.6厘米。
換言之,88狙的實際精度是6.7MOA,百米保證(100%命中)打中乒乓球拍,如果要求降低到2槍1中,能打中乒乓球拍直徑中央1/3的區域。
這個精度也是為何在《殺傷單個目標(命中1發)所需彈藥數量表》中,88狙的要求是單個目標,100米內1槍1中,100米外2到3槍1中,500米外不做要求的原因。
現代標準狙擊步槍的標準要求一般是優于1MOA,確保在90-100米上能保證(100%命中)一元硬幣大小的范圍;在反人質劫持射擊中,這意味著人的腦干或者高位脊髓。一旦被擊中,罪犯將瞬間失能死亡,無力造成嚴重后果。
在城市執法過程中,由于環境復雜;一方面射手有大量的隱蔽掩護,另一方面追求盡可能準,實際上射擊距離都非常近。
美國的統計數字是,狙擊手執法射擊,平均射程65米左右。
由于當時射手開槍的距離非常近——遠小于65米,88狙本身的精度已經不足以造成如此大的命中誤差了。
其實所有罪名也不能全怪在88狙上,失誤的關鍵在于,射手和現場指揮人員,缺乏復雜環境下射擊的系統理論認識和實際訓練——尤其是穿透介質射擊;草率的制定了穿透玻璃射擊的戰術決策,未能預估到子彈穿透一定厚度玻璃以后的大幅偏轉問題,導致了誤傷。
玻璃的硬度非常高,子彈在穿透一定厚度的玻璃以后,無論射擊角度如何,都會向垂直于玻璃的方向偏轉。但是槍彈不同,射擊距離角度不同,玻璃類型和尺寸不同,彈頭穿透以后的效果和偏轉程度也不一樣。
特別是小口徑槍彈,射擊玻璃的結果特別難以預料。
目前,西方狙擊手通常認為,實施此類射擊需要7.62毫米口徑以上級別的狙擊步槍,而且最好采用垂直角度設計、或者是雙人雙發射擊——第一發擊破玻璃,第二發擊斃罪犯。
在平時的訓練中,執法狙擊手不僅要根據本地情況進行大量實彈試驗,做到心中有數;而且仍然要極其慎重的考慮,是否要采用穿透射擊的戰術
在二戰以后的執法/反恐狙擊發展中,西方國家在這方面的發展也非一帆風順;類似穿透玻璃射擊的經驗總結、訓練科目制定,也是用了很多血的代價才換回的。
國內在這方面需要批評的是,此次事故好幾年以前,武-警-特-警-學-院翻譯美國海軍陸戰隊狙擊手教官約翰·普萊斯特著作的教材,中文版《美軍高級狙擊手訓練手冊》中,在第166-177頁,有專門的章節詳細描述了此類情況,并反復給出了警告和建議。
出現上下游單位的理論系統和訓練設計脫節,導致行動失敗、人質受傷,這是很不應該的。
不過八八狙本身存在一些不足,這一點也是誰也不能否認的。
蘇齊一看到羅星的這一支八八狙,心里就明白了一件事,羅星對這一把槍的認識非常深刻,比很多專家都還深入。
而且,最厲害的一點還在于,他在一些小地方做了改動,這些改動不大,但卻足以把八八狙的威力提升一個等級。
“嘖嘖,羅星,你可以啊——”
“羅星,你這水平——當今國內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你了!”
“我一看這把槍,就知道你的能力比我們黑龍突擊隊最好的狙擊手都還要強!”
蘇齊越看越是驚訝,越看越是對這一把狙擊步槍愛不釋手,越看越是對羅星贊不絕口。
羅星本來對蘇齊并無太大期待,但此刻一聽他的這些話,頓時就雙眸發亮了。
聽到了蘇齊的夸獎,他有些不好意思,嘿嘿笑了笑:“平時瞎琢磨瞎改的,蘇隊見笑了!”
蘇齊好好欣賞了一番,隨后就拿起羅星的八八狙,趴到了他們發明出來的器材上。
他要好好地試一試。
【叮——你認真準備,用心狙擊,想在戰友們面前露一手,給大家足夠的信心,狙擊能力永久性提升至大師水平,直升機狙擊能力永久性提升到大師水平,與觀察手的配合默契能力,永久提升至大師水平】
聽到這個聲音,蘇齊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