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人同時觀看一個直播,不僅給前臺參與直播的人,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對于后方的技術人員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每秒鐘的帶寬費用,都如水一般流逝。
播放完《宇宙最強:從塵埃云到星球》,導播間畫面切回了演播間。
負責控場的主持人羽瑤,聽著耳機中的指令,微笑著面對著鏡頭說道,“相信這段視頻,許多人都看過。羽瑤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也覺得非常震撼。不過,羽瑤只是一個外行僅僅只能看個熱鬧。
陸志鵬同學,你作為一個專業人員,你第一次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感覺怎么樣?”
雖然年紀已經不算是很年輕了,但是從未經歷過風雨的陸志鵬,心態卻很年輕。
當他從耳麥中聽到同時觀看人數破百萬的時候,他就十分的緊張。
現在主持人羽瑤叫他,他都沒有第一時間反應過來。
“陸志鵬同學?”羽瑤又叫道。
觀看直播的輔導員,憤怒的打字發送城彈幕道,“哼!居然敢讓瑤瑤叫第二次!”
反應過來的陸志鵬,并非完全沒有聽到剛剛羽瑤的話,他也想順口說出第一次看到的時候,覺得很震撼的話,但是話到嘴邊,他想起了一個人,他話鋒一轉說道,“我很憤怒!”
“誒?為什么會憤怒呢?”羽瑤繼續詢問道。
與此同時,陸志鵬的耳機里,也傳來的噴人的聲音,“特么的,按照臺本來!”
陸志鵬想要自己就要在百萬人面前,表現自己的英姿了,他把手探到后腰,直接關掉了對講機。
他鏗鏘有力的說道,“或許很多人覺得這個視頻是個科普,是一件好事兒。但是,在我看來不是這樣!
科普不是胡說,科幻不是亂編!
任何一個在科普領域傳播的訊息,都要尊重科學事實,都要經過專家的仔細評審審定,防止其中的錯漏影響普通人,特別是勵志于成為科學家的小朋友。
因為,一旦在科普視頻里,對于他們產生了誤導,那對于整個中國,乃至世界科研界都是一份難以估量的損失!
而由薛旺制作,網友剪輯的《宇宙最強:從塵埃云到星球》,在發表前,就沒有經過任何專家的審定。
其中錯漏繁多,雖然我僅僅只是一個天文科研領域的新丁。
但是,我也找到了如下錯誤:
一、根據天文觀測的歷史數據,行星一般形成于塵埃云臂旋的尖端,而非是中心;
二、熔巖流的流動與地軸傾斜角度的謬誤;
三……”
陸志鵬一口氣洋洋灑灑列出了十條。
雖然第十條沒有什么道理,但是湊整數卻是一個好習慣不是么?
陸志鵬這邊的教授與研究員,聽到他的發難,臉上都沒有什么表情。
原本羽瑤還想問問他們的看法,但是導演卻直接讓她問薛旺。
雖然陸志鵬很不聽話的把對講機都關了,但是這種直接將矛盾指向內容的專業性,也還成。
雖然相比于臺本上的質疑視頻造假,缺了一層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