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套,足以趕上歐洲中世紀時候,上等騎士的生活水平了。
越是向北就越危險,沒有百分之二百的利益,吸引不來人到此工作生活,就算是這兒能賺的多,許多人也是吃一陣苦,帶著薪水又返回內地去了,劉閑想要的是永遠把人留在這兒,徹底將這塊地方圈進漢帝國版圖,所以,他是盡可能把本地生活水準小資起來。
各家各戶趁著農閑建房子時候,已經破舊都快成為遺址的云中城內,劉閑自己也是大興土木起來,不過不是給自己修宅院,修高大壯麗的鎮守府什么的,第一個起來的,是他一直心心念念不忘的云中羊毛紡織廠。
和草原民族的相處之道實踐,貫穿了整個華夏歷史。
漢代就是打,五胡十六國遭到了這些游牧民族的反噬,大唐重新建立出光輝之后,事實上并沒有加強突厥人,回紇人這些游牧民族與大漢內地的聯系,唐代的政策反倒是格外嚴格隔絕草原內陸之間的交通往來,于是乎到了唐玄宗時候,本來偌大的大唐疆域又縮水了回去,還是經濟格外獨立的各部少數民族組成了安史叛軍的中堅力量。
不得不承認,中原地區與口子外游牧民族相處之道最成功的,反倒是劉閑最不喜歡的老韃子清朝。
一方面清朝的政治口號,滿蒙一家,另一方面,晉商好像蝗蟲那樣沖進草原,和各家蒙古王公做貿易,將草原上的皮草肉類成堆的販賣進內地,再把內地的布匹糧食烈酒之類的販賣進草原,兩者市場緊密的連在了一起,所以清末外蒙古在沙俄挑唆下獨立了,內蒙古卻依舊還能牢牢團結一心在我大華夏。
這兒終究是地處草原游牧民族的地盤,想要徹底站穩腳跟,光憑著農耕種田是肯定不夠的,劉閑終究得想辦法,把這些牧馬放羊的,也拉進漢文化經濟圈才行,不過目前劉閑能想到,除了以往的牛馬交易之外,也就是羊毛紡線的生意了。
這玩意出貨量大,而且不像是馬,對農夫來說非必需品,大冬天天寒地凍的,再窮苦的農夫都想穿厚點!沒有棉花的時代,厚實保暖而又價格便宜的毛呢制品,在大漢帝國北方可有著旺盛的市場需求。
甚至保暖冬衣還能關系到漢軍冬日里作戰能力,穿得暖和之后,估計文皇帝非但不能制約,還得大力幫劉閑打開市場呢!
空曠的紡織廠真有后世工廠的范兒了,兩層樓那么高,為了生產便利,劉閑甚至還額外建了條引水渠,從城外大黑河用水車打水向高渠,然后通過管道一路流淌進城中,在一千多年前率先實現了自來水通水。
紡織女工也不缺,這年頭戰亂剛不停,北郡男女比例可是幸福的一比三左右,劉閑又從關中帶來了七千多的奴婢,紡織機也在長安訂購好了,正在分批的向云中城運送著,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羊毛了。
而為了解決這個貨源問題,劉閑卻不得不求助起“漢奸”來。
“拜.........,拜見征北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