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種田一樣,匈奴人春季也是牧忙季節,不僅僅是過了冬的牲畜在春季需要大量進食增肥,防止體弱老病而死,而且還有一項重要原因,牲畜一般在春季發情下崽,繁衍后代,然后利用漫長的牧期來繁育幼崽,照料牲畜接生也需要大量人手。
夏季時期,匈奴人則是一邊忙著放牧,一邊忙著割草囤料,一般會從夏季忙到初秋,秋上正是馬肥有力的時候,而經過夏秋的囤積,差不多有了足夠牲口吃的冬料,這個時候,各大部族閑下來了,就會吹響戰號,集結成群,南下漢地搶掠,弄點好東西回來犒勞自己,也好渡過漫漫長冬。
不過這套逐水草而居的放牧方式,卻是讓劉閑這個黑心老板看到了壓榨的機會!
夏季你不是收割干草囤積嗎!這段工作,我們漢人干了!
秋天時候,河南地收割二十萬頃麥子,劉閑這缺德的為了推廣燒蜂窩煤,麥稈都需要當做稅收上繳官府的,這就是上等的干料!更不要說榨油廠,釀酒廠所出的副產品豆粕,酒糟什么的了。
到了夏天時候,拿這些干料與匈奴人交換,再用烈酒賄賂在黃河大幾字內游牧的左右賢王部的部族貴人,劉閑一個漢人的諸侯太子,居然雇了五六千的游牧騎手來給他打工來。
雇這些匈奴精騎干啥?沒事兒造個反!圖樣圖森破了!造反得多大投資多大風險啊!也是劉閑到了草原才發現的,除了打仗之外,匈奴人還自帶的技能,那就是優良的運輸工!
部族用于遷徙的勒勒車,六到八頭牛拉扯提供六到八缸柴油發動機的動力,拉個四五噸的貨物不在話下,而且草原地形平坦,山地稀少,比內陸搞陸運更加簡單便利,除了“油耗”高一些,運輸一個月,吃個一兩噸的干料好像玩一樣,剩下簡直堪稱這個時代的完美運輸機器。
也難怪絲綢之路是幾千年文明流淌黃金之路。
至于雇傭他們干啥?河西!那勒達克大會,劉閑可是跟個狐貍似的費盡心機輸給右谷蠡部,甭管伊稚斜愿不愿意,他這河西第一座城,今年都要建起來!
后世講究的是全球化,現在劉閑勉強能做到個全關中化,現在鋼材還主要是長安土產,還有水泥也是長安煉鋼后的爐渣灰充當火山灰,伴隨著石灰燒制出來的,雖然這幾個月劉閑把自己和長安的股東們關系弄得很僵,但是錢還要賺的,劉閑把云中變成計劃經濟之后,用土產的牲畜換取鋼鐵,反倒是更加刺激了長安富豪們的交易欲望。
成噸的水泥,鋼筋就從黃河渡口卸到云中,然后倒了個手,搬運上了匈奴人的勒勒車,再以此地出發,直奔河西而去。
看著自己西城門口的草原上,數以千輛的大勒勒車一半拉著榨油后的豆粕,釀酒后剩下的小麥酒糟作為“燃料”,一半兒拉著鋼筋水泥等建材,浩浩蕩蕩的模樣,看得劉閑自己的心都想跟著向西飄過去了。
這是河西第一座城啊!而且別看現在是給伊稚斜修建的,等著將來他挑逗兩兄弟打起來,河西就是他劉閑的地盤!這城也就是給他劉閑自己修的!
畢竟云中郡再好,也是屬于大漢朝廷境內的郡縣,從文帝到景帝,朝廷的主要政策是把土地從諸侯手里收回來,大概率很難裂土分封給他作為諸侯國,可是河西四郡一直到武帝時期霍去病攻取才成為了大漢郡縣,劉閑提前以戰功收取,文帝也放出話來,那就是他的涼國!
修建自己地盤啊!能不熱心嗎?
可惜,這年頭別說飛機,火車都沒有,云中到河西至少一個月,現在劉閑還主要以河南地作為根據地,他是沒有功夫親臨河西指揮建城,只能托付給蕭峰還有他麾下的弓兵了,目送著這小白臉子在城下揮著巴掌,然后背著日頭,一路向西行去,劉閑的眼珠子都要跟著飛過去了。
在劉閑望眼欲穿中,一并西進的還有另一支超級打工人,從春天開始就陸續集結,最長已經連吃了兩個月閑飯的西域第一商隊。
他們也是拉著沉重的勒勒車,跟在建筑運輸大隊的后面,車上裝著中原的絲綢,云中的毛呢,還有烈酒,青銅或者鋼鐵打造的各種器物,甚至劉閑都不夠吃的糖和茶葉也都加入了貨物清單,就為了打開西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