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節目正式開始錄制。
三千名現場觀眾,無數攝像頭開啟。
第四期節目有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二十五名選手登臺演唱。
第二個環節是各國派出代表,與對應國家進行PK。
第一個環節結束以后,票數已經統計完成了,不會說等你唱完兩首歌再給你投票,這保證了其他沒參加國戰選手成績。
主持人和八位評委在臺上聊了十幾分鐘,比賽正式開始。
八位評委在這兩期節目沒什么大的作用,主要是評價一下選手們的表現。
前兩期節目,八位評委的任務是篩選出實力較強的選手。
后面的四期節目,八位評委作用開始減弱,排行主要以聽眾選擇為主。
當然。
評委們還有一次補救機會,如果哪位選手失誤了,或者超過三名評委覺得那個選手不該走,可以申請讓指定選手再演唱一次!
瀧仁排在第十七位登場。
這期節目的比賽,他重點關注了一下島國選手。
島國剩下四位選手,實力普遍較強,排進前十二名!
其中有兩位比較出眾。
山本耀,上一期節目綜合排名第五。
山口孝史,上一期節目綜合排名第三。
這兩位島國選手票數差不多,等一下的國戰大概率是從這兩人里面選出代表。
瀧仁希望是山本耀過來跟他PK……
一首首曲目落下。
隨著時間流逝,很快輪到了瀧仁登場。
“接下來要登場演唱的是來自華夏的瀧仁!”
嘩!
聽見瀧仁要登場,底下觀眾大聲尖叫,興奮不已!
“他帶來的曲目是《中國話》!”
簡單干脆的介紹結束,舞臺燈光驟然暗了下來。
瀧仁身穿代表華夏的紅色太極服,從后臺通道的黑暗深處緩緩走向燈光聚焦位置。
對節目組點了一下頭。
前奏響起。
“扁擔寬,板凳長,扁擔想綁在板凳上。”
“扁擔寬,板凳長,扁擔想綁在板凳上。”
優美的旋律配合著一段華語繞口令作為前奏,令人眼前一亮,非常新奇!
瀧仁舉著的話筒,深吸了一口氣,開始念唱:
“倫敦瑪莉蓮買了旗袍送媽媽,莫斯科的夫司基愛上牛肉面疙瘩。”
“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發。”
“嘴里念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
“多少年我們苦練英文發音和文法!這幾年換他們卷著舌頭學,平上去入的變化!”
“平平仄仄平平仄。”
“好聰明的中國人!好優美的中國話!”
“扁擔寬,板凳長,扁擔想綁在板凳上!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扁擔偏要綁在板凳上,板凳偏偏不讓扁擔綁在那板凳上,到底扁擔寬還是板凳長……”
聽見第一段音樂,現場華夏的觀眾集體笑了!
這音樂寫的跟玩一樣!有趣至極!竟然把華夏的繞口令,以及歪果仁逐漸喜愛華夏的元素寫進歌里!唱給全球聽!
華夏觀眾此時此刻只想說一句,瀧仁牛逼!!
歌曲很快來到了副歌階段,瀧仁終于用高音唱了起來: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