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辰眉頭一皺。
稅收是一國的根本,是衡量一個國家興盛與否的具體體現。
通俗點來說,一個國家只有收到充足的稅收,才有底氣去做其他的事情。
如果沒有充足的稅收,那么這個國家就是貧窮的,是落后的。
“是什么原因?”周辰追問道。
周辰知道,今年北方四州大旱,周辰給北方四州免除了三年的賦稅。
可就算是沒有了北方四州的稅收,大周的稅收也不可能直接降低三成多吧!
沒有了北方四州的稅收,大周的稅收最多降低不到兩成。
可現在大周的稅收直接降低了三成多,那么降低的那一成多的稅收是怎么回事?
荀彧拿出了一個奏折,遞給了周辰;“陛下請看。”
這是荀彧調查發現稅收降低一部分的原因。
身為戶部尚書,荀彧在發現了稅收降低后,就立馬調查其中的原因。
這一調查讓荀彧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
這些問題要是不解決的話,大周的稅收恐怕經后還會下滑。
周辰打開奏折,一眼掃去,臉色越來越難看。
大周實行的是均田制。
什么是均田制?
就是大周將土地平均的分給老百姓。
然后百姓耕種土地,大周按照人口收稅。
家里有多少人,朝廷就收多少稅。
與種植的糧食多少或是其他什么都無關。
這種土地制度,優勢很多,如果不遇到天災人禍,那是能極大的促進大周的興盛。
大周能傳承怎么多年,與均田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只是,均田制也有一個最大的弊端。
那就是特權階級免稅。
一些世家豪門,官員子弟,氏族地主,都擁有免稅的權利。
也就是說,這些人手上哪怕有再多的土地,也享有這種特權,不用向朝廷交稅。
這種特權歷朝歷代都有,是不可能避免的。
即便是周辰,也知道這種特權不可能輕易的消除。
如果只是擁有這種特權,也沒什么大的問題。
畢竟,特權階層終究是少數。
這個世界上最多的,還是那些普通老百姓。
天下有九成多的人都是百姓。
只要這些百姓交稅,那就動搖不了大周的根基。
只是,大周傳承已經有數百年了,均田制這種制度實施的時間,也已經有數百年了。
這數百年來,當初分到土地的那批百姓早已經死了。
而他們的后代,在經過這數百年來,或許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他們手里的土地逐漸的落入了世家地主手里。
土地到了世家地主手里,便成了他們的土地,擁有特權的他們,不用向朝廷交稅。
這樣一來。
土地仍舊是原來的土地。
但卻變成了世家地主的免稅區。
朝廷的稅收無形中就少了一塊。
長此以往,數百年的時間下來。
朝廷收上來的稅,自然也就越來越少了。
少的那部分,自然都是落到了世家地主的手里。
這也就是所謂的世家豪門在享有特權的同時,還在挖大周的根基,兼并侵占大周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