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是有人頭鐵,不怕死。
周辰倒要看看,他這個皇帝今天訓斥了百官,誰還敢跳出來陽奉陰違,不配合荀彧丈量土地。
“臣遵旨。”
荀彧領命的說道。
有了周辰這位皇帝在朝會上的這番嚴厲表態,荀彧相信,接下來,應該沒有什么人再敢不配合他丈量土地了。
除非是有人真的想找死,想嘗嘗東廠酷刑的滋味。
接下來,早朝繼續。
周辰并沒有因為這件事再繼續追究下去,在周辰看來,經過這次敲打,文武百官應該會老實很多,知道天威不可犯,他這位皇帝的旨意更不能違背。
哪怕他們心里就算再抵觸丈量土地,早朝過后,也得乖乖配合遵旨。
當然,在這配合遵旨的過程中,并不排除有些人會隱瞞一些土地之類的事情。
但這不是周辰該操心的事,是荀彧這位戶部尚書該操心的事。
周辰相信,憑著荀彧的能力和手段,就算有人隱瞞土地,也難不住荀彧這位王佐之才。
劉曄,杜如晦,兵部尚書等幾位大臣,陸續匯報了一些事情,跟周辰這位皇帝請示。
周辰考慮后,都一一給出答復。
周辰是皇帝,是大周天下的主人,周辰所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大周天下蒼生。
決定正確,大周天下的百姓受益。
決定錯誤,輕則百姓受害,重則后患無窮。
因此,周辰每做一個決定,都會盡量的考慮周全,甚至在做每個決定前,還會聽一下臣子們的想法和建議。
周辰知道做一個明君難,做一個有道明君更難。
所以,周辰一般都會虛懷納諫,很少獨斷專行。
雖然,大周已經日落西山滑到了谷底,但周辰已經清理朝堂,扼制住了這種下滑的趨勢。
大周的腐朽,是制度的腐朽,是其他方方面面的腐朽。
而不是因為某個人或某件事。
周辰沒有什么雄才大略,他能做的,只有盡可能的減少自己在決斷上面的失誤。
隨著大臣們的奏報完畢,早朝也接近了尾聲。
退朝后,文武百官拉著一張臉走出皇宮。
之前他們還想著,一起聯合不能讓荀彧丈量統計了他們各家的土地。
可是經過了今天的早朝,他們都沒有這個膽量這樣做了。
之前朝堂那么多官員落馬,殺頭,那可都是血淋淋的警醒。
他們可都不想死。
不過,他們也不能就這樣讓荀彧把他們的土地都丈量統計了,他們想辦法隱瞞一些還是可以做到的。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是這個理。
八賢王周賢,兵部尚書和威武候三人也都皺著眉的走出了皇宮。
他們三人各家的名下也有不少的土地。
他們都沒想到,周辰這位皇帝會突然下旨丈量天下的土地,連他們這些人也不例外。
這對他們來說,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王爺,你是宗人府府主,又是陛下的皇叔,陛下讓荀彧丈量天下的土地到底是為了什么?”
“難道陛下真的是打土地的主意,要收歸天下的土地嗎?”
兵部尚書一臉凝重的看向了八賢王周賢。
能夠身居重臣之位,擠入朝堂的他們,又怎么可能都是酒囊飯袋。
他們收到周辰下旨讓荀彧丈量天下土地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
“本王也不知道。”
“不過,大周的稅收每年都在下滑,土地吞并侵占的太過嚴重。”
“看陛下這意思,就算不是收歸天下的土地,也是要動那些被吞并侵占了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