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躬身說道;“回稟陛下,臣來養心殿是因為科舉改革一事。”
“這是臣與蕭相幾位大臣商議的有關科舉改革的事宜,還有吏部對于官員的考核升遷的制度也都做了一些修改和完善。”
“請陛下過目。”
房玄齡從衣袖里拿出了一道奏折,捧在了手上。
內侍廠衛見狀,立馬上前從房玄齡的手上拿過了奏折,呈遞到了周辰的面前。
周辰打開看了起來。
科舉是為國選才。
如果科舉制度不完善的話,除了會漏掉一些真正有才學卻無處施展的人才外,還有可能會選出一些庸碌無為的酒囊飯袋。
這樣一來,這些人步入官場,影響禍害的不僅僅是朝廷,而是整個大周天下。
所以說,科舉制度的改革這很重要。
周辰也看的很仔細。
當周辰看完了奏折里的內容后,抬眼看向了房玄齡;“玄齡,科舉是為國選才,將來是要步入官場,治理一地的。”
“所以,科舉不僅僅是詩詞文學,還要看的是品行和實踐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滿腹經綸,卻為官一方后,只會空談,不懂霧實。”
“那這樣的人就算通過了科考,他也治理不好一地的。”
周辰看著房玄齡說道。
對于房玄齡呈遞上來科舉改革的這道奏折,周辰還算是滿意。
但周辰覺得卻并不完善。
科舉的意義就在于一個考字。
考的不僅僅是才華,還有品行和能力。
而不能因為才華,就忽略了其他的方面。
房玄齡聽到周辰的話,眼光閃了一下,躬身道;“臣明白了。”
“明白就好。”
周辰點了點頭。
“這科舉改革的事宜制度,就按著你們商議的擬定。”
“不過,再把朕說的補充進去,就頒布吧!”
周辰將手中的奏折又返還給了房玄齡。
這戶部的稅收制度改革了,那么吏部的科舉和官員的考核制度也得跟上節奏,進行完善更改。
“是,陛下。”
房玄齡躬身道。
周辰將手中的奏折返還給了房玄齡后,看著房玄齡說道;“玄齡,朕打算設立一個內閣,替朕處理一些政務,你覺得如何?”
內閣?
房玄齡眉頭皺了一下,有些不明白內閣是什么?
“內閣凌駕于六部之上,朝廷的任何事情都要經過內閣的擬票,內閣主要是替朕處理一些政務,重要的再遞交給朕……”
周辰將內閣的想法說了一遍。
房玄齡聽后,眉頭皺的更緊了;“陛下,設立內閣,為陛下分擔政務,這一點臣明白。”
“但是朝廷的所有事情都得經過內閣擬票,這權利是不是太重了。”
房玄齡提醒的說道。
身為房謀杜斷,周辰說了內閣的想法后,房玄齡就明白了內閣的作用和意義。
內閣的設立確實能夠為皇帝分憂,集中權利。
但這樣一來的話,內閣的權利就很重,幾乎能夠左右的了整個朝堂。
這要是進入內閣的人有什么問題,擁有了這樣大的權利,可是會出大問題的。
房玄齡的意思,周辰自然明白。
要是沒有系統,周辰確實會有和房玄齡一樣的擔憂。
人心復雜,人心思變,誰也不敢保證在權利的欲望中有人不會迷失。
權柄太重,的確不是好事。
但周辰有系統在,周辰設立內閣,入閣的人都會是系統簽到出來的。
忠心是有保障的。
權柄大一些無傷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