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二的晚上,繁龐大夫司馬卓派族子司馬錯帶著親筆書信連夜送到舊梁。
在這份親筆書信中,司馬大夫并未求援,只是詳細地記載了繁龐這段日子所經歷的幾次小仗。
沒錯,秦軍進攻繁龐的這幾次攻城戰,每一次的力度都不強,仿佛只是在磨礪軍隊,但繁龐終歸只有三千五百名守軍,在擊退秦軍幾次進攻后,自身傷亡也不少。
東梁君看罷書信后默然不語,半晌才寫了一封回信,上書一行字:保重。若事不可違,允許便宜行事。
言外之意,即允許司馬卓在事不可違時率城投降秦軍,借此保全繁龐的百姓與司馬氏。
然而讓東梁君意外的是,僅隔一日,司馬卓再次派族子司馬錯冒險送來了一封書信,信中也只有一行字:少梁不降,繁龐不降,司馬氏不降。
這番承諾讓東梁君既欣慰又感動,哪怕他也明白,司馬卓乃至司馬氏一族對少梁的忠誠,或許仍無法阻止繁龐遭秦軍攻陷。
而少梁……真的還有什么希望么?
這一晚,東梁君又一次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十一月上旬,天氣進一步驟降,雪勢也變得愈發兇猛,連續幾日的降雪,在少梁的土地上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積雪。
由于天氣關系,再加上城內御寒之物的不充足,舊梁城內逐漸出現了一些病患,病因大多都是天氣導致的風寒,而在這個沾染風寒都會死人的年代,別說整個舊梁都沒有什么好辦法,哪怕是李郃也只能想出熬姜湯的辦法,熬姜湯分給眾人飲用。
可即便如此,還是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死者,其中大部分是東梁守軍中身負重傷的那一批人。
東梁守軍,毫無疑問是少梁目前最精銳、最善戰的一支,他們曾一度頂住了二十萬秦軍的猛攻,連兇狠的秦人都沒有奪走這些將士的性命,然而在撤至舊梁后,這些英勇的戰士卻死在了風寒上,這讓整個舊梁都感到了濃濃的傷感,還有對將來的迷茫。
“李五百將,我少梁真的可以擊退秦軍么?”
在李郃探問傷卒的時候,不止一次有從東梁撤回來的軍卒這般詢問他。
此時往往整個傷兵房內鴉雀無聲,二十幾雙眼睛都看向李郃,用期待且不安的目光看著他。
“當然!”
李郃每一次都給出肯定的回答:“秦軍已經見識到了我少梁的頑強,你們看,他們甚至都不敢進攻舊梁!”
然后整個傷兵房內士氣大振,一群傷卒喜笑顏開,甚至有人開始討論戰后對少梁的重建。
看著這些傷卒,李郃的心情十分沉重。
十一月初十,秦將計良在經過數次的進攻后,終于一舉攻入繁龐。
在外城被攻破的情況下,繁龐大夫司馬卓效仿東梁,率軍民退入內城,繼續防守。
秦將計良攻了幾次,均被擊退,遂派人請示嬴虔,看看是否要加強攻勢,一舉攻下繁龐。
收到消息的嬴虔乘坐馬車抵達繁龐,登上繁龐的外城墻,皺著眉頭眺望內城。
不得不說,自從在東梁城與東梁守軍打了三日三夜的拉鋸戰,付出兩萬傷亡卻最終沒有多占一寸土地,他對這種巷戰便心生了他不愿承認的恐懼。
雖說據計良所言,繁龐的守軍遠不如東梁守軍那般頑強,但嬴虔還是不愿輕易嘗試。
于是他派了一名使者前往內城勸降,以不傷及城內軍民的承諾,換繁龐大夫司馬卓開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