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噸級,僅能裝90個箱的柴油拖船,黃埔造船廠改裝出廠,僅僅4000馬力,也需要五六百萬,稍微大一點就要上千萬。
眼前這一艘,林嶺東還挺熟悉的,BSL-巴拉基環印度船運公司,赫莎公主號,第三代重油發動機,5萬匹馬力,光發動機組就重達400多噸,5層樓高,最大航速23節,每小時油耗2噸,造價大約是3000萬美元,折合港元兩個多億。
就這樣說吧……
港島的四大船王。
包譽剛的環球航運,在80年代就擁有200多艘貨輪,總載重2000多萬噸,僅他一家公司的貨船量,就比得上整個蘇聯。
董皓云的東方海外,總載重1100萬噸,在收購“海上巨人”號之后,已被譽為“世界最大獨立船東”。
就他們兩家,像這樣的船?一條都沒。
到不是沒錢。
而是時代不一樣。
港島的幾大船王,都靠著戰后重建,封鎖禁運起家,再靠著石油運輸而崛起,卻又因石油危機而倒下。
因石油而產生的幾大船王,一去不返。
現在是一個新的時代。
一個集裝箱的時代,國際貿易。
繼亞洲四小龍之后,各大國紛紛改革,效仿東亞模式,以出口為導向拉動經濟,全球的貨柜出口量以驚人的份量增長。
全球149個基本港,在90年代初,就基本上全部完成了集裝箱的改組業務。
航運因石油而蕭條,又因貿易而興起。
之后的船業巨頭,如馬士基,地中海,達飛馬賽,長榮海運,COSCO,三井,韓運,都是靠集裝箱業務發展。
華夏方面,從73年開始就在天津港興建集裝箱碼頭,92年正式加入國際多式聯運,之后短短十幾年,就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出口大國。
物流改變世界。
前一世的林嶺東身份很多,卻唯獨沒有染指遠洋船運,總是因各種原因沒能進場,去了港島事務纏身,兩次周期性復蘇都沒趕上,不免遺憾。
而全球的兩大出口經濟體,一個是華夏,另一個則是印度。
如今林嶺東兩邊都占。
這一世,可要好好彌補遺憾了。
林嶺東真心的贊道:“干得不錯,查爾斯,這是哪家子公司?負責人是誰?我要見他。”
BSL-巴拉基船務,是一家阿聯酋船務公司,總部設在迪拜,也只有這些神豪,才舍得將一艘第三代柜輪,投放到孟加拉灣。
而像這樣的船,一艘,就是一家獨立的子公司。
查爾斯是真棒!
居然和這樣的巨頭聯系上。
原本,林嶺東要一艘散輪就夠。
有這種船?還擔心什么馬六甲?
何況才區區的5萬美刀?
查爾斯揚起了火紅的胡子:“不不不,我最好的朋友,你的思想太落伍了,為什么要聯系船運公司?難道是嫌錢多嗎?”
林嶺東:“怎么說?”
查爾斯:“這種事,交給我的好友鮑勃,再認識一下船長不就好了?”
林嶺東秒懂,大手再一次,在查爾斯肩頭狠狠的拍了一掌,已經是心花怒放:“你個老雞賊,干得漂亮!”
手一揮:“走,去拜訪一下我們的老朋友,見見我們的鮑勃同志。”
查爾斯得到表揚,胡子一翹一翹的,他暗爽了好幾天,就等林嶺東吃驚這一刻,高興得像個孩子。
“那我今晚要鬼混,你不許阻止我?”
林嶺東:“混,大膽的混,今天晚上給你找幾個海吉拉大漢,讓他們手持皮鞭,好好的伺候你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