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板顯得并不意外,笑了笑說道:“這個事,我肯定知道,去年我還去找過他的,可他嫌我的報價太高,又跑回去跟cube公司合作了,投資還挺大的,去自建生產線,可我說過,他們這樣做遲早會出問題。”
“噢?你去找過他?”
這個,林嶺東還真沒聽說過。
“去過。”
郭老板點頭繼續說:“這個事我介入得早,92年的廣播電視展覽會我也去了的,在拉斯維加斯,cube是很小的一家公司,主要做芯片和微系統的,跟你走的路子一樣,搞工業開發,有一條1.2微米的光刻生產線,專做電視和收音機的解碼芯片,研究數字電視。”
“這個,要講到現在的錄制水平,廣視用的標準7.1聲道,要轉成數字占的存儲量很大,一首歌曲需要7.4個GB才能裝下,一部電影要150個GB,他們研究出一種動態圖像壓縮技術,能將多媒體壓縮幾十倍,還有配套的解碼芯片,想要應用投產,可找好多人看了都說不行。”
“模擬轉數字,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先不說技術如何,光是這存儲容量就不可能,要多大的硬盤才能裝下一部電影?”
郭老板不無輕視的笑道:“個人電腦,又不是拿來看電影的。”
林嶺東很想回一句,以后的電腦,還真就是拿來看電影的。
不僅電腦上看,直接聯網就可以看。
可他不會蠢到去告訴他。
這個年代,跟郭老板說什么云服務器,無異于癡人說夢。
他也不會告訴郭老板,以后的mp3立體聲壓縮技術,能將一首7個G的歌曲,壓縮到4mb,mp4壓縮技術,可以將200GB的影片,壓縮到20mb。
在這個尋址內存還處在kb的年代,跟他們說這些理解不了。
林嶺東:“然后呢,你又是怎么找上他的?”
“cube的老板是個美籍華人,名字叫孫燕升。”
郭老板有著一口純粹的臺島腔,這腔調很奇特,很有特色,這么高大的一個老板,說話卻挺好聽。
“都是同胞嘛,當時我和孫總聊得挺好,我是親眼看到這個人過來的,他也是研究這個的,在安徽的電視技術研究所上班,技術還是挺不錯的,反正他們聊得挺好。”
郭老板訕訕的笑笑。
“因為我不懂技術嘛,他們聊太深我也不清楚,后來留了名片,沒過多久,我就聽人說,這個人有了新思路,他將這項技術重新編碼,用到了模擬技術上,將鐳射影碟做到巴掌大小,壓縮了幾十倍的容量,又跑回去找到cube公司,花了7萬美金,讓對方幫忙研究解碼芯片。”
“本來是一項數字,又搞回模擬上了。”
“這一搞,就搞活了,你想,這項技術是多大的突破?”
林嶺東點頭道:“我能理解。”
他說的這個人,便是姜萬力,姜總,這個人可是開了不少先河,在華國科創界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有很強的鉆研精神,做出了不少貢獻。
可情商方面,實在捉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