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謙的戰爭從去年打到今年,東南方向方圓二百里貴族被連根拔起,地方上的糧草也被收集,已成白地,他們借機向囊謙進攻又有何用?”
李卑滿面疑惑:“獅子軍長于行軍野戰,豈能守著一片白地自縛手腳。”
一語點醒夢中人,劉承宗等人恍然大悟……他們被這片土地困住了,以前是想要地盤沒地盤,如今對地盤太過看重,因此打下一片地盤就覺得一定要守住。
“我明白了!”劉承宗鼓掌大悅:“就像在陜北一樣,把他們甩在屁股后面,打了先來的再打后來的,最后去打不來的,”
在李卑的幫助下,獅子軍的塘騎有了偵查的方向。
塘兵不是暗訪的間諜,這支部隊為漠南蒙古人設立,幾乎不需要隱藏行跡,專門用于遮蔽戰場,所以派遣他們去探查情報,就幾乎是明查。
一個個塘兵小隊在敵軍眼皮子底下翻過雪山走過河谷,每塘只有五人,進入敵人的控制區,他們干的就是這活兒,即使遇見敵軍既不怕也不打。
敵人多,就朝其他方向次第撤退,敵人少,就在馬背上游斗,即使是裝備最好的朵康騎兵也害怕他們的三眼銃。
不過雙方在兵力、位置上都基本上透明,劉承宗在囊謙東南的控制區,對白利軍來說更是透明,他們沒辦法分辨一個放羊的牧民或打獵的獵人究竟屬于白利還是囊謙。
長達四百里的邊境線,根本無從防守。
甚至雙方還都有點故意讓對手看見的心態,白利軍希望讓對方知難而退,劉承宗希望耀武揚威,讓對手投降。
塘兵帶回情報的速度比劉承宗想象中快得多。
頓月多吉的軍隊以三層防線,呈倒三角狀布防。
征召奴隸軍在最前面,和少量精銳士兵固守一個個山口,他們正在山口修筑營寨,有塘兵看見道路上成群結隊差烏拉的百姓為營寨送去皮張毛毯。
看上去,白利王已經為這些山口冬季的防務做準備了。
塘兵逆著百姓差烏拉的隊伍前進,突進至后方三五十里,依靠他們的所見所聞,一座座貴族官寨、莊園在輿圖上形成第二道防線。
八座占據交通要道的官寨莊園,是運送糧草的必經之路,每個都修得像小堡壘,全部駐屯了大量的精銳士兵。
小貴族們也留在那里夜夜笙歌,同時分派烏拉,讓百姓給前線運送物資。
再向南走,是白利王在前線最后的支點,關于這個支點,劉承宗做夢也想不到那是什么東西。
頓月多吉這條防線最后的支點,居然是中原王朝的進藏驛站。
從德格領地到昌都,沿途四座建立于元代、重修于明初的驛城,是白利王頓月多吉的后方糧道,他就靠這些驛城把物資運送到前線,輔以各個貴族莊園,形成龐大糧道,以維持對峙態勢。
看著輿圖上標注出的各處要地,劉承宗露出笑容,驛站好。
打驛站,他最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