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了如今的德格土司。
劉承宗拄著腰刀,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神色不善地眺望金沙江,寬闊江面橫有一條鐵索橋。
金沙江上有許多鐵索橋,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王和尚老師的老師,更慶寺的建立者,唐東嘉波修筑的。
因為發現百姓渡河艱難,許多人被湍急江水奪去生命,既無權勢也無財富的和尚唐東嘉波四處向貴族募捐,一生用這些錢財在康區修筑了六十座木橋和五十座鐵索橋,如同圣人一般。
但此時此刻,這座橋的擁有者卻在為難王和尚。
在這條鐵索橋對岸,是林蔥土司集結的軍隊、哨卡與據守橋口的堡寨。
劉承宗在兩河之間作戰,除了渡過金沙江沒有其他選擇,因此早在定下戰略之后,就派人與林蔥土司接觸,尋求借道。
這個林蔥王,在劉承宗率軍南下時,曾派遣麾下頭人給他進過貢。
所以在劉承宗的意識里,讓林蔥為他發兵打仗對抗白利比較難,只是借道應該問題不大。
雙方商議得還算愉快,林蔥土司要求劉承宗給予其領地的官職印信,就可以借道。
甚至在劉承宗的軍隊行軍過程中,還派遣王和尚攜帶禮物去拜會林蔥王。
萬萬沒想到,等戴道子的先遣塘騎抵達河岸,對岸卻變卦了。
林蔥王在那邊集結好軍隊,還運了堆積如山的木頭石料,打算修筑堡寨。
如今大軍已至,全卻被一條江水阻住,全停在南岸河谷的貴族莊園附近,這邊的貴族是尕馬的頭人,比對岸的林蔥王懂事多了。
劉承宗站在高山上望向對岸,林蔥王也站在對岸的山上,隔金沙江眺望獅子軍。
他變卦的原因非常簡單,簡單到有點好笑:劉承宗已經不是他知道那個劉承宗了。
起初林蔥王不知道劉承宗是干嘛的,在其南下的過程中兵馬雄壯,就派遣頭人前去進貢,以求相安無事。
后來劉承宗在囊謙一日下城,奪取囊鎖謙莫宮,他覺得這個人做事太霸道,但軍隊確實也霸道。
再往后丹巴與蘇芒的對峙,離林蔥王的領地有點遠,他忙著罵德格家族,就沒關注。
等劉承宗的消息再一次過來,就是要找他借道,他還以為劉承宗打完了仗要回家,很高興地就同意了借道。
直到這個時候,林蔥王腦子里的劉承宗,還是他認為的那個劉承宗。
但再后來就不一樣了,他派人渡過金沙江,打聽此次戰爭過程,卻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劉承宗跟白利王的軍隊沒怎么交手,只在尕馬領地忙著沒收貴族土地,還號召所有奴隸參加他的軍隊,能得到田地賞賜。
林蔥王傻了。
他跟劉承宗沒有私人恩怨,甚至從心底里,不論是兵力上、文化上、技術上,都很希望得到劉承宗的幫助,因為他壓不住地方以德格家族為代表的頭人們。
但劉承宗沒收貴族土地、號召奴隸參加軍隊,那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