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亨清楚,松潘衛的旗軍,軍紀廢弛之下,打仗可能沒什么本事,種田開礦山間采藥,都是真正的行家里手,而且他們是農民里最會打仗的人,是開墾田地的絕佳人選。
只要劉承宗不讓人盤剝他們,想開墾多少田地,他們就能開墾出多少田地,甚至會為保護自己的土地,爆發出強悍的戰斗力。
秀才總要比旁人多許多思考,畢竟文人是個附屬身份,而當文人沒有其他身份可以附屬時,就是個沒用的人。
軍官們說旗軍懶惰,不積極。
說得對一點毛病都沒有,懶惰不積極。
旗軍當然不積極,那地了打了糧食,皇糧先收一半、指揮使再收一半、千戶爺再收一半、百戶爺再收一半,種多種少,旗軍總見不著自己的,怎么會不懶惰呢
他不知道這其中道理,但認為這是好事。
隨著張元亨的到來,在崇禎五年剛過完年,軍官們就向旗軍下達了一條條命令。
不論是命令旗軍從龍安府的平武縣運送鐵料過來,還是命匠人努力打造農具,死氣沉沉的松潘衛煥發出巨大的生命力。
而沒用的人,除了思考也干不出什么事了。
張元亨也在思考中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松潘衛在大明手里,這些旗軍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絕佳代表。
可如果在劉承宗手里,甚至把這個衛所成建制地轉移到大明聯系不到的深山老林里他們就會變得很厲害,甚至有可能恢復明初衛所旗軍包打天下的強悍。
有些人把生銹的腰刀細細打磨,拆掉腐壞的木柄,用麻線一圈圈纏繞。
有些人找出祖傳的箭簇,一只只磨得雪亮,用箭端仔細刮著一支支箭桿。
可每當軍官問起,回應他們的永遠都只是旗軍的傻笑與自嘲。
甚至連軍官都發現,懶散的旗軍們干活又賣力起來了。
而在這種表象之下,松潘衛的旗軍甚至包括小旗官與幾個總旗,家家戶戶軍余都支起了晾曬醋布的大缸。
人們埋頭做事,變得愈加沉默,有些軍官發現,居然有些懶散的旗軍開始在早上和夜里磨練技藝了。
就連軍官也不禁莞爾,這些旗軍能干什么呢
只有到了夜里,點亮的油燈下,旗軍的眼睛才會發出光芒。
麻袋倒在床榻上,粗糙手掌把存下的糧食一粒粒、一遍遍點著數了,小心翼翼分成二十個小包。
二十天的干糧、干菜、干醬和醋布。
他們要沖出草地,錦衣衛的番子不會騙人,干下大事業的劉大帥就在草地那邊等著,等著他們前去受用,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