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劉承宗無端想起小拉尊送他的那套十六法。
十六法不算什么進步的東西,就差白底黑字寫明了,這套藏地律法就是為保障奴隸主貴族權力而存在的。
劉承宗就琢磨啊,到底在大明如今這個朝廷眼中,它的根基是什么呢
是農民嗎不像,陜西的稅到如今還沒免呢。
是軍人嗎也不像,否則不會欠兩三年的軍餉。
是官員嗎曾經劉承宗一度認為這個朝廷的根基是官員。
但如果皇帝認為官員預備軍的生員,三四十萬生員的忠誠還不如三四十萬兩銀子,那他們一定不算根基。
畢竟朝廷的資金缺口可不是三四十萬兩銀子,一年軍費就已經在一千五百萬兩左右。
那皇帝到底認為,他的朝廷根基是什么呢
劉承宗不知道。
“我們都是平民百姓出身,在四川沒有地,那邊算地廣人稀,自天啟年間就把人頭稅貼進田稅里納銀,這筆錢一般是佃戶出。”
楊萬春向劉承宗介紹了基本情況,一擺手道“所以從去年開始,突然之間,成都府數百生員找活兒干,哪里能有這么多讓他們干活的事呢他們就來了打箭爐,有吃有喝有地方睡覺,運氣好了還能像我一樣當個上門女婿。”
“阿佳們也愿意照顧他們,這些人沒準啥時候就成了舉人、進士,將來做大官,反而能成為阿佳們的依靠。”
劉承宗緩緩點頭,隨后小聲問道“土司們就不招攬這些秀才么”
“招攬,沈邊冷邊,還有長河西,都招攬士子,可招攬歸招攬,哪里用的了這么多人。”楊萬春嘆了口氣道“哪個生員不想做官,誰愿意給土司當個師爺啊”
劉承宗聽完,差點拍案而起。
這幫生員不就是給他量身定做的嗎
“你呢”劉承宗對楊萬春問道“你也想做官”
楊萬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搖頭道“若考上舉人也就罷了,如今在鍋莊挺好,衣食無憂,也能一展所長,雖說沒有官身,但這邊蠻家眾多,秀才也夠受人尊敬了。”
“也算人各有志,那他們在這住了時間不短,應該懂西番言語吧”
楊萬春點頭,其實他已經猜出劉承宗想做什么了,近半年來,盡管劉承宗離打箭爐很遠,卻是這里的風云人物。
畢竟打箭爐既是蠻家的邊緣,也是漢家的邊緣,人們聽說一群漢人在西北西南打出一片天地,沒有誰不振奮的。
楊萬春如實答道“回大帥,都多多少少會些。”
“這就行了,一會你問他們,若有愿給我做官的,就跟我走,我有七個縣,需要一批縣丞、主簿、典史、教諭,若有真才實學,將來更上一層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