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承宗的行軍速度大致心里有數后,父子二人籌備起接下來的戰爭。
如今拉尊跑了,戰斗在家門口進行,駐守在海北大營的楊耀部留守營便可稍做調動,因此劉承祖打算圍繞黃河,把戰場分為東西兩段。
河西獅子軍的留守營楊耀部為偏師,出南山口,以騷擾、殺敵、牽制為目的。
楊耀擅使馬兵,麾下又有魏遷兒、韓世友、楊承祖三名千總,一多半都是跟隨劉承宗轉戰陜山的老兵,戰斗力極強,很容易被敵軍認為是主力。
河東則由劉承祖率鎮海營、伏羌堡及土兵自歸德千戶所分兵搶占小河套的堡壘,搶占堡壘本身沒有太大意義,但不讓敵人奪得堡壘很重要。
尤其是東南方向的八角城,那扼守著甘青走廊,歷來為中原王朝與西北政權往來爭奪的軍事重地,劉承祖說什么也不能讓別人把那占了。
被綽克兔占了搶回來就是,被明軍占了一時半會恐怕就搶不回來了。
正當元帥府在北方發起東西齊出的戰役時,在南方的黃河源頭,一場新的戰役也已經打響。
劉承祖高估了劉獅子的進軍速度,實際上劉承宗一天也就能走三十里。
以獅子兵的體力來說,日行八十里比較累、日行五六十里可以保持高昂的斗志。
但在這種山高氣寒的地方風餐露宿,對獅子兵來說日行三十里太受罪了。
獅子兵習慣軍旅生活、吃苦耐勞、擅長行軍,一雙腳板走得過四個蹄子,對生活水平沒有太高要求,六百里消耗十斤炒面,加一斤肉干三兩咸菜,輔以驢肉火燒還能加速效果。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長久以來他們的文化水平和軍事知識都有所提高,他們見不得人浪費糧食明明十五天能走完的路,非要走一個月,糧食消耗成倍增長,還得挨凍受罪,以至于士氣非常低落。
以至于基層士兵對這個速度怨聲載道。
沒辦法,大隊行軍的不僅僅是獅子兵,行軍速度從來不取決于誰走得快,而取決于隊伍里走得最慢的那個。
左營一多半士兵的身體素質跟不上長途行軍,十五天走下來,掉隊六百多;右營的貴族們本來就士氣低落,但凡這些貴族老爺對自己的求生技能多點自信,也得跑個七八百。
好在劉承宗從打箭爐一路奔回囊謙贏得了幾日時間,所以他的行軍速度跟劉承祖估算的差不多。
大部隊還在后頭緩緩行軍,戴道子在前頭心里樂開了花,他走得快呀。
而且從驛站那收到黃源驛的求援消息,得到大帥準許,塘騎全速向前推進,早早的就和渡過黃河的蒙古偏師玩起了對峙游戲。
百十號塘兵就以每人一里間隔浩浩蕩蕩朝好幾百蒙古馬隊壓過去,嚇得人家趕緊后撤,使勁往北謊報軍情,說元帥府大軍殺來了。
過兩天發現這些塘騎還是這么多,鼓足勇氣追著他們揍一頓,結果逮不住人,塘騎嗖地就都跑掉了,又趕緊給北方補報軍情,說不是元帥府的大軍,只是百十個散兵游勇。
不過就這百十個散兵游勇,也讓他們吃了點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