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長途跋涉,終于到了這個離青海最接近的地方,卻被告知綽克兔死了,死在一個叫劉承宗的人手里。
一邊是難以戰勝之強敵,一邊是大蒙古帝國的西南孤忠,如何選擇西遷。
其實虎墩兔想要西遷,并不是占據青海,而是想要以青海為跳板,躍進烏斯藏,總之離黃臺吉越遠越好。
就算聽,歸化城也可能被黃臺吉奪了。
北邊是大沙漠,那路沒法走,能選擇的就只剩西和南。
虎墩兔一直以為自己能乾綱獨斷,可斷著斷著,發現自己快把自己斷死了。
此時來時路已經回不去了,冒著風雪東遷,很可能再凍批一些部眾,而且麾下的蒙古汗庭也隨著西遷成了散裝聯盟,回東邊也未必還聽他的。
往南是甘肅邊軍,劉承宗則在甘肅邊軍后面等著他。
戈壁灘上,虎墩兔四顧茫然后金、衛拉特、甘肅邊軍、元帥府,他是對上誰都沒必勝的把握啊
西邊不能走,那邊是韃靼的老朋友散裝聯盟衛拉特,早幾十年前經常給明廷當雇傭兵,悶著壞斷俺答汗進青海的路。
那幫林中百姓也是察哈爾大汗的死敵了,不可能給他獻上食物。
以至于抵達涼州邊外清點人口牲畜,他麾下只剩六萬七千余人、更慘的是其中僅有五萬出頭的男女老少能騎馬放箭,可只剩下四萬多匹馬、四萬多頭牲畜。
這種情況令虎墩兔舉棋不定,狹長的甘肅非常容易突破,過去土默特進入青海,多次橫穿寧夏甘肅,甚至有時會不穿甘肅而橫穿陜西西北部,明朝在西北的人口很少,面對突如其來的穿越,很難組織防務。
蒙古的部落形態,決定了草場就是蒙古人的命,離開草場就意味著丟掉性命,所以并不是每個人都愿意跟他西遷。
甚至一開始部眾是愿意的,直到虎墩兔帶著他們走到下一片草場,大部隊浩浩蕩蕩西走,不少人就越來越落后,最后便留在別人的草場休養生息。
接到這個使命,粆圖臺吉帶著兄長的使命與蒙古帝國勇士的勇氣,辭別了家人,當天他的老婆就去把大汗罵了一頓,要不是被虎墩兔的妹妹拉走,沒準還得上手。
在虎墩兔大汗掌國的這些年,因其先處里、再處外的指導思想,漠南蒙古已經有近二十萬人戰死,就連虎墩兔本部都損失了四萬。
但橫穿甘肅之后要再橫穿祁連山,若穿一半被劉承宗悶頭揍一頓,虎墩兔就完了。
所以他決定放下身段給劉承宗寫一封信,尋找避免戰爭的機會,派弟弟粆圖臺吉先行去往青海。
最早虎墩兔給努爾哈赤送信,雙方互扣信使、互殺使者;后來崇禎皇帝登基革除賞賜,虎墩兔讓妹夫、察哈爾本部中軍萬戶貴英恰臺吉找明朝要賞,他妹妹就成了寡婦。
粆圖臺吉抱著必死的信念接下使命,可他的老婆并不想像大公主一樣變成寡婦。
虎墩兔從未親自與后金黃臺吉交手,一直在忙著打自己人。
而在西怨東仇的大環境下,虎墩兔的使者,死亡率可能高居天下諸國同行兒之首。
長久以來,西北邊軍吃最少的糧、挨最毒的打,他們的使命并不是讓這道防線固若金湯,只要它不被敵軍占領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