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六年正月,一支軍隊自固原州返回甘肅靖虜衛。
黃沙漫道,風塵仆仆的軍士們腰懸賞功牌,著破舊染血的鎧甲,牽瘦骨嶙峋的戰馬,拖載袍澤尸首的驢車,堅毅而凝重的面龐沒有劫后余生的喜悅,只有難以言喻的困惑。
他們是甘肅靖虜衛蘆塘營參將莫與京麾下的蘆塘營兵,崇禎四年因大盜王老虎圍攻莊浪,聞詢出征。
后隨甘肅副總兵李鴻嗣入固原州,匯合固原副總兵王性善追擊流寇,從固原州追到寶雞,轉戰靜寧州、雒水城,直到將王老虎趕入深山。
平寇戰爭的形勢已經發生改變,蜂起的群賊有塘馬、有勇士、有馱炮、有鎧甲,那些拔掉盔旗的缽胄分明提醒著每一名士兵,這是邊地將士的左右互搏。
士兵整整一年不曾有半月解甲松懈,即使是最堅韌的軍士也為之疲憊,將領更因此心痛惋惜,在人不解甲馬不下鞍的追擊中死不松口固然值得驕傲。
但出現在參將莫與京眼中的景象并非僅僅是敵人因疲憊倒斃,他的士兵也在尿血,也在追擊中一個接一個倒下。。
甚至最終根本談不上取勝,盡管捷報一封封送入陜西,但莫與京知道他們沒贏,是王老虎贏了。
因為王老虎只要活著就贏了,更何況還有數千精于騎射的流賊依山負險,使追兵無力深入。
當蘆塘營從艱難的戰爭中抽身,回過頭來,大旱仍在繼續,平涼、隴州、華亭、武安、莊浪、靜寧又聚起數萬難民四出為掠。
捷報,一封封捷報,一次次取勝,除了死掉成千上萬的人,什么都沒有改變。
莫與京在戰爭中的表現談不上出色,只是與眾多沒功勞多苦勞的陜西將領之一,既不能對叛軍痛下殺手,也無法對劫掠視若無睹,因為他知道自己無法贏得這場戰爭。
他們想要奮臂一搏,卻沒有臂膀可舉;雖面臨敵人,卻沒有目標作戰;雖然手持兵器,卻像沒有兵器一樣。
他們甚至不知道敵人是誰。
當一支饑民拄著鋤頭從面前經過,他會揮手讓士兵讓開道路;而當這支饑民開始搶劫,他又會率軍攻擊他們。
取勝后饑民四散而逃,給朝廷報奏一封捷報,這些人要不了多久又會聚成一團繼續搶劫。
似乎除了殺死看見的每一個人之外,沒有任何解決辦法了,可每個士兵從軍,都不是為了殺死看見的每個人啊。
如果這樣還不如去當叛軍,至少叛軍知道自己該殺誰。
蘆塘營的參將官署里,莫與京來不及查看長時間披甲給身上帶來的傷痕,朝廷的使者已至,一紙升任西寧副總兵的委任狀,讓蘆塘營險些嘩變。
西寧是莫與京的老家。
歷經生死的營兵厭倦了討平流寇的戰爭,每個人都知道留在這里最終的歸宿,成為逃兵或死在平叛的戰爭里人們紛紛請求參將把他們帶走。
人們以為到了西寧,就沒有平叛戰爭了。
不過緊跟著來自蘭州參將的書信就打破了老兵們的幻想,陜西傳來調令,準莫與京帶兵七百赴任河湟民變了。
河湟的民變并非是由劉承宗煽動,盡管確實煽動民變在劉獅子起兵東征的計劃之中,但沒等到他派出黃澄等人煽動,河湟谷地的漢家百姓就已經起兵了。
河湟是一片很特殊的區域,大體上為俱爾灣到蘭州中間東西走向的湟水河谷,但包括十數條南北走向的小河谷。
當地百姓的聚居范圍也涇渭分明,土司的領地都在南北走向的小河谷中,祖先從東南遷來的漢回百姓和軍隊、將校、土官世居河湟谷地正中,土民番民則在南北河谷和山地居住。
不過由于河谷駐軍眾多,這里的民變難度要比陜北大亂剛開始時更高,人們被動跳過了合流吃大戶的階段,可能才剛搶一個圍子,轉眼就要與土流駐軍作戰。
劉承宗在正月十六收到消息,軍隊尚未準備完畢,但西寧衛的劉承祖已揀選鎮海營兩千軍士、西寧衛兩千旗軍完成整備,當即下令以兄長和李萬慶為先鋒,向河湟谷地挺進。
直到正月十九,海北知縣陳欽岱、海西知縣劉國能與南山鐘虎聯袂在元帥府領取了西向防御的命令,隨后王文秀率三千步兵進駐新城。
一時間護兵、塘兵、楊耀的馬營、黃勝宵的炮營,還有射獵營的番兵、捕魚營的蒙古兵在新城東西往來駐軍,集結了上萬軍隊整裝待發,流寓元帥府的土司們提心吊膽人人自危。
陳師文在這幾日里立下大功,往來游說勸說土司,河湟谷地遲早變天,與其留在新城做待宰羔羊,不如跟隨從征,至少能保全宗族。
隨后西寧最大的土司李天俞當即跳反,率先向劉承宗請求從征,表示途中遇到李氏子弟,他會盡量勸說其放下兵器不過這事他也不敢打包票,河湟姓李的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