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都督府沒了,這些人也不在兵部任職,全靠一個巡撫或總督,自己掌管地方需要兵部允許的程序問題,但這打仗的事不攙和就只是個人形印章,攙和了又未必懂軍事。
各路總兵都是靠自己帶的軍隊能打當上的總兵官,他們不需要再像從前大都督一樣考慮整個都督府的衛軍能力,只需要帶一個非常能打的營就行了。
幾路總兵都挺能打,湊到一起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聽誰,你是左都督有啥用,我再打一場仗我也是左都督,都是總兵官,你憑啥命令我
延綏鎮軍被突破,固原軍和寧夏軍沒有回援,說到底尤世祿不是總督,如果總督要在后面快被殺了,他倆說啥也會帶兵回去完成反包圍。
完整的指揮、訓練、選拔、屯田、征戰的軍事系統,變成如今這種參將大亂斗,誰是最能打的參將很重要,但統帥指揮大軍團作戰的能力不重要了。
如今的總兵官都是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專項人才,理想狀態不是關羽岳飛,而是曹文詔。
劉承宗之所以要分析,不是要在戰役結束后給明軍鞭尸,而是脫胎于明軍系統的元帥府,同樣也有這毛病,而且他走到了這個關卡元帥府最高官職目前是副總兵。
短時間內他親自出征沒問題,但長遠來看,這種框架并不穩定。
別的不說,如果他不出征,單讓王文秀和楊耀出兵,不遇挫就是勢如破竹,一旦遇挫,表現也會和三鎮總兵一樣進退失據。
不過當下他的對手是大明,這個問題也不是倉促之間拍腦袋就能解決的,反倒是收拾掉王性善的軍隊,拿下永登連城的土司,向蘭州開拔更為重要。
他不打算奪取蘭州城,奪取蘭州城會讓矛盾進一步激化,朝廷瘋狂調兵發動第二次圍剿,說實話劉承宗衡量雙方能承受的戰爭極限,他很害怕短時間里再來一次這樣的戰役。
再有一場這樣的戰役,元帥府就是死局。
輸了是死,贏了也是崩潰降兵不收降,朝廷就能繼續組織第三次戰役,大明可能沒糧食,但兵甲制造能力很強,西北各鎮后備兵員也很充足,耗到春耕時間過去,他就完蛋了。
收降也同樣受不了,除非向關中進發,但沖進關中就不可能洗劫了,奪了糧食也運不回來,戰線太長他吃不下那么大的土地,河湟蘭州都得丟,那樣的結果就是內亂。
所以東進的目的是洗劫蘭州、河州、臨洮等地所有富戶的錢糧牲畜,但不需要搶掠人口。
他不是后金,河湟也不是東北,沒有大平原讓他耕種,眼下河湟六七十萬百姓已足夠耕種,進一步掠奪人口會讓河湟不可避免的發生饑荒。
要完成這一步首先他要把承運調過來,他們在康寧府趕制的牛皮、羊皮筏子可以派上用場,再加上繳獲官軍的筏子,足夠大部隊快速渡過黃河。
同時承運也能在后方運送取回來的糧草錢財。
其次是要制定一個完善、精準的洗劫計劃,依靠降兵給地方分區分片,為大戶豪紳制定名單,給隊伍派下一個個戰術任務。
以主力部隊圍困蘭州,劫掠隊伍在縱橫二百里的土地上快速探查、快速突進、快速回撤,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精準的意圖,搬空所有財富。
天才本站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