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光景,砸在誰的頭上都迷茫。
退一步,金國已經完成維持生存的所有需求,王公將士稍有松懈就會喪失進取之心;而進一步,與大明勝負未分,寧錦要塞群難以突破,如何讓人們保持警醒
因此就在追擊察哈爾大汗林丹虎墩兔進駐歸化城后,黃臺吉召集王公貝勒及將士詢問“今后我等,作戰應以何者為先”
從征的豪格對答如流“錦州寧遠攻之無益,蓋因我國攻城之法,彼輩盡知;況我兵曾攻之不得,若復令攻之,必有畏難之意。”
“即便攻得錦州,此外七城,亦需煩攻,若徒取一城,其余皆堅壁不下,彌旬曠日,恐我軍勢長期在外士氣低落。”
對于這種僵局,豪格的建議是分為三步首先對朝鮮采取安撫籠絡手段,那已經是個弟弟了,再征也不過從弟弟打到兒子,意義不大。
其次是察哈爾蒙古殘部,要見機行事,能殲滅則殲滅之,無法殲滅則驅逐之,不宜勞師遠征。
最后,則是他的建議中主要攻略方向,大明。
采取三條道路,遼東地方避免與錦州、寧遠硬碰硬交戰;主要自朵顏故地與漠南的新舊兩路,傾國之力在宣大、通州兩地搗毀邊墻,深入明不論得與不得,都要派軍長期駐扎在這些地方,并在攻取過程中盡量掠奪宣大、通州的人、財、物,以此彌補戰爭損耗、激勵參戰將士最重要的是占據道德制高點,進攻前向屯寨城池廣發布告,是金國愿和,而明國不愿和,進攻是被逼無奈,使地方百姓自怨其主,反而不怨限金國豪格出現在這,就是他在獻出這一駐軍通州、宣大的策略之上,提到派遣得力之人深入明地招募流賊,使其歸附后金。
就算不能招募,也要駐軍通州,派人往偵流賊動向,待大明分師捍御,趁夜兩路自寧錦、通州乘勢急進,夾擊山海關,使攻守易型。
豪格是后金第一個提議聯寇攻明的人。
黃臺吉對他的建議予以十分肯定,果斷拒絕了他。
計劃是好計劃,但后金沒有能執行計劃的人打個朝鮮,大貝勒阿敏差點自立;駐軍灤州,軍隊幾乎失去控制。
有此前車之鑒,任何一場決定命運的大仗,黃臺吉都必然親自統軍出征,更何況他正在極力削弱金國王公們的權柄,以此進一步集權,分兵駐軍于明境通州、宣兩地,對他來說不實際不駐軍,自然就無法偵查流賊動向,但這建議并非一無是處,實際上除了沒有獨當一面的人選之外,長子豪格在建言中的思路,深得黃臺吉之心。
軍隊緩過來勁兒就搶大明,盡量掠奪其人、財、物;不在要塞化寧錦王八殼子死磕,繞過去搶奪別處,對金國都很有意義。
只不過招撫流賊這件事的成本極大、操作性極低。
大明那么多流賊,這個王那個將,就算要拉攏收買,間隔山河的金國都不能準確辨認誰是誰,更不知道該拉攏收買誰別說金國不知道,
大明也不知道誰是誰。
甚至左良玉在武安被揍一頓,都不知道揍他的人叫李自成。
而操作性之所以是極低,而非不可能的關竅,就在于世間有個能叫上名號、容易辨認的流賊成了坐寇,這個人在西北,自稱青海大元帥,
叫劉承黃臺吉說“既然你想找,那就去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