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園修好之前,這些隨著他下令,藥水河沿岸百姓獻上的骷髏頭,只能先停放在馬王爺的廟里。
這也算劉承宗對馬王爺的補償,隨元帥府進駐海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擊走私,馬王爺金日磾的這處宅子破敗不堪,將近三年沒吃著香火了。
所以他就給金日磾送幾百個小朋友,陪金老爺說說話,熱鬧熱鬧。
劉承宗的中軍帥帳就設在馬王廟的院子里,他攥著一枚開元通寶舉目北望,看向不遠處的紅色山峰,那就是石堡城。
石堡城并不是一座城,而是座能當做天然堡壘和瞭望臺的山峰,翠山有聳峭挺立的十二峰一字橫鎖,其中最險要的山峰叫石城山。
山高五六十丈,三面紅巖絕壁,一面陡峭山峰,看上去就像一座城,僅有條名叫尕溝的小徑可通。
山頂平臺積雪春、秋、冬三季不化,幾名元帥府繪制輿圖的畫師此時就在山上,那里能讓他們繪制出營盤城到野牛山整個的開闊地帶的輿圖。
除此之外,石堡城上還有一座小山臺,臺上有幾座屋舍宅基,修起來能屯一隊人,搖旗監視,將這里的情報盡收眼底。
劉承宗和金老爺商量完暫借寶地的事,押運槍炮輜重的上天猴便過來了,將彈藥糧草安置妥當便前來復命。
元帥府此次出征,軍隊兵分三路、糧道同樣也有三條,西路由水師衙門負責,謝二虎部兩個屯田營作為接應;東路由西寧城負責,巴桑部兩個屯田營接應;中軍的糧道則由新城負責,鐵廠的上天猴負責接應。
相對來說,作為守勢與支援軍隊的中軍幕府,糧道最短,上天猴的工作也最為輕松,因此他在負責輜重之外,還有藥水河谷修建墓園與墾荒的籌劃。
運送輜重對上天猴來說不是問題,不過對于藥水河谷的墾荒,盡管工作還未展開,上天猴就已經打起了退堂鼓。
他擔心即使修建墓園,百姓依然不愿在這片陰氣極重的河谷墾荒。
這種擔心并非無緣無故,歸結根本還是缺人,藥水河谷一帶正經百姓很少,都是軍兵家眷、工匠子弟。
這樣的身份在大明,保證了窮不過三代就絕后的待遇,但是在元帥府,截止至劉承宗為全軍授勛之前,他們都代表了元帥府最富裕的一批人。
工匠是最早領到元帥府銀子的人,他們領的不是軍餉,是工食銀,過去官府的習慣是有活兒給工食銀,沒活的時候不需要養著匠人。
但元帥府不是這種規矩,他們的工匠每日勞作,工食銀自然也成了月餉,帥府又撥劃口糧,他們非常富裕。
而且河谷缺少人口,年久失修的古道也造成交通不夠便利,沒了移民催生出的集鎮,又成了難以貿易的不毛之地。
匠人軍民有銀子都沒處花,最近的集市是六十里外的俱爾灣市場,人們平日里都是托付馬隊捎帶日用,有的人干脆把家眷安置在新城外。
即使要給自家開墾荒地,新城的湟水源頭灌溉田地,也是比這個埋尸谷更好的選擇。
上天猴問道“大帥,就是修了墓園,百姓依然不愿開墾,帥爺打算怎么辦”
“地總能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