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里”
劉向禹察覺到這個距離,問道“一處糧站,所能發兵之地千里,就能取勝”
“父親,孩兒不是這個意思。”
劉承祖可不敢把話說得太滿,他只是道“千里運糧,至少能保證軍隊士氣戰力,不跌得太狠,依帥府之兵,高糧厚賞,以堂堂之陣同韃子作戰,問題不大。”
說罷,他又搖搖頭道“不過依我看,如此付出,倒還不如靠駐軍維持不求控制,只求瓦剌十年穩定,不發兵作亂,耽誤我們東攻朝廷即可。”
“你說得準嗎”
劉向禹看了他一眼,用煙斗指著他“為父考慮得失,正準備跟獅娃說,讓你去天山坐鎮幾年,一不小心耽誤了帥府東攻無妨,你自己的性命身死人手你能保證,他們不趁我后方空虛,擾亂河湟”
劉承祖一時語塞,誰能保證呢
不能控制,選擇權就在衛拉特手里。
劉向禹看到的不僅僅是劉承宗試圖控制衛拉特的威風,同樣還有控制衛拉特失敗后的風險。
隨著封官受賞、要貴族們至西寧述職領俸,衛拉特貴族會對這條路、帥府關防越來越熟悉,到時控制失敗,等待他們的將會是衛拉特人更加迅猛的反攻。
西北作亂,會傷及他疆域上的里子,他死也要死在中國之土,死在戎狄之地就算打出再大的疆域又如何。
這是劉向禹絕不能接受的。
“要徹底收服衛拉特。”
劉向禹輕描淡寫說出一句,字字萬鈞“駐軍、官府、土地、移民、衛所,缺一不可。”
話音剛落,劉承祖便道“父親,前三點很容易達成,但我們沒有百姓能作為移民。”
“傻話,哪兒有用良家百姓移民的”
劉向禹瞥了長子一眼,站起身在堂中踱步,走了半圈兒,回頭道“既然千里既可作戰,作戰取勝就能震懾衛拉特,那打的是不是衛拉特,不重要吧”
“父親的意思是”
“千人的駐軍,五六千人的衛所,攻打吐魯番、哈密、葉爾羌,從帥府攻打他們難,從伊犁攻打他們,應該不難吧”
劉承祖呆愣片刻,突然笑了,道“不難是不難,而且取得諸城,轉頭就能威脅衛拉特,以固守西北重地。”
“但話又說回來了,我們沒移民,總不能用衛拉特人充衛所,再用衛拉特衛所兵反過來威脅衛拉特吧”
他覺得父親就是陷入了遐想之中,開玩笑呢。
伊犁河谷的地理環境就是再好,也不至于讓河湟百姓背井離鄉去移民。
更何況就算河湟百姓愿意出去,劉承宗也不會愿意放人,元帥府好不容易收取河湟,在邊兵的基礎上,擴大了漢人在總人口上的比例,怎么可能愿意移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