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河湟谷底今年的年景還不算壞,如果五鎮農莊的收成不出意外,七十二萬畝田地或許能收、買上三十萬石原糧,經過加工后,大概能有二十萬石上下的成品糧。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正當劉獅子準備回帳中睡覺,營地外傳來馬蹄聲,沒過多久,歸營的塘騎就帶回了西寧府送來的信使和信件。
父親劉向禹的兩封回信到了。
劉向禹對此次戰爭的影響,令坐在桌案前的劉承宗耳目一新,也令他大感驚奇。
在他印象中,明末農民起義確實在前期風起云涌,以至漸進高潮,卻又在突然之間戛然而止陷入低潮。
幾乎所有的農民軍都在這段時間里,要么兵敗身死、要么避入山林、要么投降招安,以至偃旗息鼓。
過去劉承宗從來沒想過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只當是朝廷經過幾年混亂,漸漸適應了起義軍的情況,騰出手來鎮壓。
如今父親提出這個觀點,對他來說非常新穎,東蒙古的覆滅,導致陜西三個邊鎮沒了外敵,繼而加強了朝廷對內部鎮壓的能力。
順著父親的思路,調動甘肅邊軍闖天山,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這個消息無疑令劉承宗感到振奮,天山、衛拉特、甘肅邊軍、商隊、三劫會、劉承祖和西域,仿佛一個個鐵環被串聯在一起,最終指向甘肅和蘭州。
當甘肅邊軍被調動,蘭州供應被切斷,空虛的甘肅官員面對元帥府的壓力與斷糧威脅,將會拼死反撲,但沒有糧餉,他們只會得到軍隊有限的支持。
這意味著當闖天山的計劃形成趨勢,甘肅將會千瘡百孔,會被元帥府輕而易舉攻破,他們將會收獲武威的涼州衛和張掖的甘州衛。
這兩個地方,是甘肅的傳統產糧區,而且是長城沿線。
通過闖天山舒緩當地的人口壓力,邊墻之外大漠里也沒有像樣的對手,這意味著元帥府收取甘肅之后,是可以自給自足的。
劉承宗越想越興奮,撥了撥油燈,在白紙上畫出三個點,以甘肅、蘭州、西寧連成三角,作為元帥府的產糧區,那么他們的下一步戰略方向就顯而易見寧夏。
北方可沿著一道邊墻,向寧夏推進;南方能直下臨洮鞏昌,陳兵鳳翔、固原一線。
一面能向鄂爾多斯挺進,打斷金國對蒙古草原的侵占;另一邊能威脅漢中、西安。
最重要的是,一旦完成這個戰略,他們身后將是穩定的西北,兵鋒所向之處,大元帥將重新回到他忠誠的延安府
想到這里,劉承宗一掃先前因為明年糧草不濟帶來的擔憂之色,滿面振奮地回到現實,揮筆制定元帥府太醫院對疫苗管理的方案。
眼下痘苗最大的問題是不能長期儲存,劉承宗可以預見,將來不論是拿下甘肅、還是進取蘭州,甚至在兵鋒向東的過程中,他們還要經歷更多這樣的情況。
如果此時他們能拿出三萬支痘苗,就意味著能節省十萬石糧草開支。
跟這么多糧草相比,儲備幾萬個小竹筒,算什么大事
楊耀思維被傳統痘醫限制住了,傳統痘醫們很厲害,但元帥府幾乎有舉國體制,所能使用的能量,絕非尋常痘醫所能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