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幫王自用下定決心的人不是劉承宗,而是張天琳。
劉獅子用言語描繪出一副元帥府通過兩個都護府控制西域與北庭的畫面,王自用仍然猶豫不決,卻使坐在一旁飲酒的張天琳充滿激情。
這家伙拍桌子道“大帥,王和尚不去,就讓我去,讓他給我弄移民”
張天琳愿意去天山當北庭都護。
且不說時隔八百年,再開北庭河山,頭一個都護載入史冊是板上釘釘。
關鍵是這活兒幾乎沒有危險性,劉獅子已經把整個戰略掰開說了,西域北庭是連成一塊的,這兩個都護府單獨拿出來一個,隨便有個叛亂就湮沒在風沙里了。
出了事路途遙遠間隔千里大漠,元帥府本部肯定支援不及,就算支援到了,軍隊走過去就已經糧匱師老,頓兵山下半個月,軍隊就不攻自破。
但只要一開始北庭穩得住衛拉特,以北庭為跳板進取西域,反過來天山南北就能互相支撐,北庭亂了有西域,西域亂了有北庭。
甚至穩定局勢后還能再在吐魯番哈密建立一個支點,三方支援,元帥府的西北就固若金湯了。
更何況什么叫都護啊是代表天子在邊疆的總監護。
張天琳琢磨他站在邊疆,轄境諸部首領有一個算一個,都要舉著馬刀給他發誓世代效忠大元帥的畫面,還有什么不去的理由
本身王自用對于去天山的問題,并不情愿,但張天琳跳出來搶活兒,王自用就患得患失了。
因為如果張天琳去,劉承宗只是請求自己招募甘肅邊軍,這事他不可能拒絕。
在這樣的條件下,似乎就成了自己忙里忙外,給張天琳當北庭都護做嫁衣了。
憑啥啊
想明白這事,王自用也不扭捏了,他們的討論的問題直接變成了何時啟程。
劉獅子對這結果非常滿意,天山衛指揮使的人選就這么定了下來,等天山衛真正在衛拉特建立成型,兄長率駐軍南取西域,天山南北就可以建立兩個都護府了。
劉承宗在海西縣喝了個高興,住了兩日,同王自用聊了聊天山衛的具體責任與注意事項。
隨后收到消息,師成我已經帶著元帥府制作的全套裝備抵達水師衙門,這便辭別王自用,啟程返回水師衙門。
他回來先見了師成我,檢查兵工廠運來的各式裝備。
腰刀手刀長矛、鎖甲棉衣皮衣以及軍官裝備的布面鐵甲,這些兵器和甲片有些是繳獲舊裝備進行翻新、有些則是帥府現役的全新裝備,質量上都能保證過關。
劉承宗想檢查的主要是火器,不過師成我并沒有帶來一千五百斤的火炮。
火槍是直接從西寧衛調來的三錢火繩鳥銃,因為彈藥更輕,所以威力、射程都比衛拉特原產火槍稍弱,優勢在于更輕便。
他帶來的是一門三百斤鐵炮,實際上三百斤輕炮和千五百斤重炮,元帥府都鑄過,這兩種規格的火炮本身適配的就是最標準的一斤、七斤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