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來逐鹿中原,劉承宗就算自稱宇宙大將軍都無所謂。
甚至吞并河湟,崇禎心里對劉氏父子都提不起恨意,他祖大壽要是能在遼東不要國家一兩餉銀,把東虜收拾得服服帖帖,封他個世襲遼王又如何
崇禎能接受世間發生這些詭異的事兒。
他心里對絕大多數叛軍頭子都沒有恨意,他能理解這些人為何起兵造反,也知道事情的起因是天災和朝廷沒做好朝廷該做的事。
但理解歸理解,他已經盡力了,局面仍沒半分好轉,別人是叛軍,輕則割據自治、重則改朝換代;他是皇帝,自然就要保衛自己的國家。
讓崇禎惡心的點兒,主要是他正在這反省呢天底下除了秦良玉,不是廢物就是刺頭,老天爺還給使絆子,水旱蝗瘟來個遍,這是怎么回事呢
劉向禹就端著兒子的獎狀來給他上眼藥了,老朱家奔喪,老劉家辦喜事,這讓他很惡心。
國事壞成這個樣子,劉承宗怎么能在外面玩得風生水起呢
他好羨慕啊
其實崇禎雖然沒能力把國家搞好,但他有對付劉承宗這個新興政權的方法封他做陜西三邊總督。
盡管海上對走私稽查力度極大,但崇禎想知道劉獅子在青海的施政方陣也不難,其實沒啥特別的,均田買賦,就和每個朝代開國時的政策差不多。
而這種政策,別說讓天下太平,就連讓河湟年年太平都不可能。
崇禎心里對這點算得很清,河湟能太平,是因為河湟沒旱沒澇,而且他們洗劫了臨洮府。
所以只要封劉承宗做三邊總督,能在海上風生水起當個國王的劉承宗,就會像天底下那些滿身賢才的官員一樣,變成廢物。
不過崇禎沒有封這個官職的意思,畢竟劉向禹給他送來的是喜事的請柬,他沒必要給人報喪。
崇禎不認可劉承宗的德行,自打幾年前的初次接觸,他就認為劉承宗缺少道德品格這種素質。
當年說好了要阻斷海寇北虜交通,現在可好,他自己就是海寇,還兼領了蒙古大汗這一職業。
說的要鎮守藩籬,屬于是把藩籬的樁子都給拔了,過去大明的西北邊境在西寧,現在被他挪到蘭州去了。
更何況人家林丹大汗尸骨未寒,他就要強納人家八個老婆。
不過崇禎有一點好,他雖然剛愎自用,但是在心里一直很拎得清事,他知道自己惹得起誰,也知道自己惹不起誰。
比如遼東的祖大壽、比如自己那一大家子皇親國戚、比如劉承宗,這都屬于沒啥道德底線的人,惹不起,他知道自己這個皇帝在這幫人眼里說話像放屁一樣,管不住。
對于管不住的人,他向來不管。
這就和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一樣,有些人心里有規則,身上的一切都是規則帶來的,就可以用規則來約束他;但有些人心里壓根就沒有規則,那怎么用規則約束嘛。
碰上心里沒規則的人,那權力就是信則有,不信則無。
但崇禎認可自己的德行,盡管雙方戰爭在未來十年內甚至更久的時間,終歸無法避免,不過他也不介意在這種喜事時候送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