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汗王尷尬的地方就在這了,那些強勢貴族統治部眾的權力來源不是汗王,而是血統,尤其在遍地大汗的時候,諸部對他們自有汗王的支持,僅限于尊奉一個熟悉的汗王,對他們有好處。
亦如林丹汗試圖以武力鎮壓自己的貴族一樣,這并不是因為林丹汗弱勢,而恰恰是因為林丹汗繼承汗庭,站在強勢地位上,亦如現在的碩壘。
如果林丹汗像素巴第一樣,本部只能出動六千余騎,麾下右翼諸路封臣能六萬多軍隊,他就不會那么暴烈了。
因為易地而處,素巴第做出和林丹汗同樣的選擇,那打起仗來根本不叫鎮壓,得叫絕地反擊,沒準還會反擊失敗。
汗王只能學會妥協,在妥協中整個部落利益趨同,形成合力。
“可是契丹汗說得對,金國女真能與我們共患難,卻不會跟我們同樂利。”巴布臺吉緊皺的眉頭緩緩舒展“我們為啥不跟他們一起”
“漢人的豪言壯語,聽聽就行了,不要當真。”
素巴第的語氣復雜,目光越過矮丘,看向湟水源頭另一支自海上過來的軍隊輪廓,搖搖頭道“等契丹汗辦完婚事大概就明年了,開春我們回去,你可以把這些話原封不動轉告你父汗,不要跟他說你是怎么想的。”
太幼稚。
照素巴第的想法,他們只能跟漢人共患難、同死節,根本沒有同樂利的機會。
這并不是說他認為劉承宗是個騙子,他沒有。
但是在漢人強勢的時候,年年燒荒出塞北,把漠南燒得云都是黑的,蒙古人一的往漠北跑;百人沖進努爾干就把女真搗巢了那時候有同樂利的機會嗎
現在到了共患難、同死節的時候了,漢人看見蒙古人了。
“你想跟漢人同樂利,契丹汗把話說得很明白,要助他成就大業。”素巴第表情嚴肅地點點頭,卻將內心嘲諷表現得一覽無余“我們在青海見到一個漢人契丹汗,他說他能成大業。”
說實話素巴第覺得契丹汗未必能成就大業,何況就算成就大業,他們也未必能活到那個時候,這都是說不準的。
因此拋開畫出的大餅,劉承宗在素巴第眼中的形象更加立體,那不僅是個手握軍威年紀輕輕的瘟部元帥,還有對他這個喀爾喀右翼汗王輕描淡寫的威逼利誘。
甚至還有給左翼埋雷的陰險狡詐。
因為未來誰能成就大業,素巴第說不準,能說準的只有當下局勢,當下局勢誠如劉承宗所言,松散聯盟形態的喀爾喀確實到了必須要選邊站的時候。
金國在遼東解決過大明的重兵集團,中國也在河湟解決了大明的重兵集團。
金國的軍隊有能力奔襲兩千里在歸化城取得勝利,拿下蒙古的統治中心;中國的軍隊也有能力南下兩千里收取康寧,在高山雪域封鎖烏斯藏。
這兩個新興的武裝集團一東一西,都有越境兩千里奔襲的經驗,這是極為可怕的戰爭能力,而喀爾喀就站在他們奔襲范圍內,瑟瑟發抖。
將來幾年最好的情況是東西對峙,袞布站在中間,素巴第與碩壘成為緩沖地帶,維持與雙方的關系,又避免直接發生沖突。
一旦直接發生沖突,喀爾喀立地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