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有大將旅帥王文秀親率一個營鎮守,還有羅汝才、李萬慶、楊承祖三個接近滿編的營,這就已經是一萬多元帥府的嫡系軍隊。
臨桃府周邊幾個縣,還有師襄、李祖德、張云起三名降將麾下由舊明軍組成的臨桃旅,劉承宗授予他們副將、參將官職時就把話挑明了,要他們的投名狀。
因此三人在招降營兵旗軍時對周邊幾個縣打得很兇,況且開城獻降就是三人的責任,所率軍隊也被元帥府關餉,有一定的忠誠度。
面對這支軍隊,朝廷的五省總督就拿出三個營萬余人馬,未免顯得過于寒酸,攻城戰還想以一敵二,他們都是天兵天將
不過任權兒在第二頁詳細說明了中原、湖廣、四川的大混戰,朝廷的天羅地網、官軍的連戰連捷、農民軍的長驅直入,一切就說得通了。
劉承宗相信朝廷的戰報,因為他有過合營作戰的經歷,也知道在縱橫幾百里的大戰場上協同作戰的指揮難度。
明軍戰報中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明軍將領謊報戰功,而是十幾萬農民軍在突圍。
這十幾萬農民軍有一些首領的嫡系老營擁有跟官軍正面作戰的能力,但他們依然不是正規軍,而且擁有強悍老營的首領往往是相對獨立的首領。
經歷四年的戰爭,劉承宗建立了元帥府,擁有了自己的政治構架;留在中原的農民軍盡管沒有這套東西,但他們也在戰爭中丟掉了天真,學會了殘忍。
他們在突圍,沒有人會手握強軍給別人殿后,留下自己的嫡系人馬被官軍包圍。
任權兒對這種情況,在信中總結一針見血強壯橫行,弱者填溝。
有能力急行軍的在前面破軍殺將毀城掠地,沒能力的老弱就在路上被官軍截殺、追殺,留下一地無頭尸身,成為官軍的戰功。
劉承宗有點失落。
他本以為元帥府攻取蘭州,能讓他成為陜西的頭號大敵,減輕農民軍的威脅,卻沒想到如今他在陳奇瑜眼中,反倒因此成為朝廷次要討伐的目標。
至于任權兒信里的第三頁,是他對延安營戰場倒戈的部署,這些事劉承宗就不操心了,讓人發給王文秀,前線戰場的事,還是得前線大將拿主意。
劉承宗只是將中原農民軍的情況通報全軍,告訴將士們抓緊趕路,只有速戰速決拿下甘肅,才能讓農民軍少死些人。
他統率的五營軍兵,走到德令哈就已經變成九個營了。
不過這多出來的四個營,都只是跟他同路而已,一個營是衛拉特諸部貴族及護兵,巴圖爾琿臺吉等蒙古貴族走得是興高采烈,但不少部眾離開西寧都哭了。
他們浩浩蕩蕩的大軍離開天山,回來就剩下三千多人,還帶著兩個兇神惡煞的漢軍營,別提心里有多難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