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軍隊從西寧、新城開拔的時候,劉承宗還專門召集軍中掌令官,讓他們注意軍中士兵的心態,要告訴他們此行的正義性。
開始慢慢走的時候軍隊的士氣不低不高,唯獨下令急行軍,人們反倒都振奮起來了。
劉承宗也是召集部下詢問之后才知道咋回事,其實說起來原因挺好笑,就是因為士兵終于離開了河湟。
不是為了打回家鄉,而是隨著離開河湟,他們作為元帥府士兵那種人上人的感覺又回來了。
河湟挺好,但河湟均田豐收之后的幾個月,元帥府的士兵除了河湟本地人,都活得很憋屈。
均田之前,河湟的老百姓既患寡也患不均,元帥府士兵盡管沒啥軍餉,但每人手上都有夠好幾口子活命的糧,哪怕沒仗打,他們都能靠口糧養活全家人還能接濟別人。
大元帥府的士兵是天底下最驕傲的軍人,哪怕降兵走在路上都挺胸抬頭。
但均田豐收以后,心理上的落差就來了,人人都過得好了,家家戶戶都有了幾乎吃不完的糧,拿著余糧賣給元帥府,又有了花不完的銀子。
元帥府的士兵們突然發現,自己手上的糧食好像也沒那么多,銀子就更少了,拋頭灑血不如在家種幾畝地。
人們隱約覺得事情有點不對,可是又說不出究竟哪里不對,他們造反就是因為自己活不下去,如今看見元帥治下百姓活得高興,他們也打心眼里高興,但就是覺得自己好像虧了。
他們不怪大帥,大帥從來沒有虧待過他們,不論任何時候,士兵的糧餉從來沒斷過,但確實不少人都產生了解甲歸田的想法。
好在時間沒有長到讓他們下定解甲歸田的決心,畢竟這幫外鄉廝殺漢確實不太會種地。
這種落差直到進入屯牧營和土司的領地,才終于消失,這邊人雖說日子過得也不錯,但畜牧業為主,糧食在這兒依然是稀缺的硬通貨,他們固定的身價再次倍增。
人們這才勐然驚覺,天底下不是哪兒都像大帥治下的河湟一樣,他們要去甘肅,甘肅還沒有均田,那里的百姓依然在刁民的統治下活得很苦,他們將再一次在翻云覆雨間改變一切,享受人們的愛戴。
攻破嘉峪關,他們依然是受人尊敬且驕傲的戰士。
懷揣著這樣的信念與小心思,元帥府前往嘉峪關的五營軍士無比振奮,人們在煙塵紛起的戈壁行軍中干勁十足。
當人們抵達肅北,劉承宗終于下達命令,數以千計的塘騎在戈壁山谷間交替穿梭。
簡單口令隨塘騎的黃色令旗與赤色棉甲在馬背上奔馳,它們帶著戈壁沙丘的揚塵,在消融的雪山峽谷回蕩,穿過一望無際的鹽湖和奔騰的融雪河畔,最終清楚地傳進張天琳的耳朵里。
口令只有四個字“進軍甘肅”,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