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邊的中軍虎賁營就過分多了,以幾個未被燒毀的村莊堡寨為據點,就地架鍋煮肉、宰豬殺羊,在漫天黑煙里升起道道炊煙,權當沒看見王性善的軍隊。
雙方對峙了整個下午,直到日落,楊嘉謨才無奈示意收兵,把軍隊收進高臺。
就在當天夜里,魏遷兒帶回高臺百姓推舉出的幾名魁首,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有素有威望的鄉紳,劉獅子便讓人煮了奶茶,把人請進帥帳聊聊。
一樣米養百樣人,幾個魁首進來,說啥的都有,有代表百姓勸劉承宗退軍的、也有倚老賣老希望他不要平添戰亂的,劉承宗都虛心接受,然后把人攆了出去。
最后就留了個領頭人叫殷如岳,是高臺儒學的武生,年輕,也對局勢認識清楚,沒有亂說話。
劉承宗道“我若會退軍,何必還要自青海起兵,如今既已占領高臺,便都是我治下百姓,叫你們過來是商議如何安置人口恢復耕作,使吏民安堵,其他的話不必多言。”
殷如岳點頭稱是,不過在他看來,這事也不是他能插上嘴的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他大大方方地拱手道“我等既已歸附,聽憑大帥吩咐就是。”
劉承宗聞言笑出一聲,知道是自己的做派把這個武生嚇著了,他擺手道“沒什么吩咐不吩咐的,我知道高臺百姓歸附我不是心甘情愿,無非是更不愿被強行遷離罷了。”
“當務之急是安置衣食無著的百姓,戰事當前,暫任你為工匠營千總,招人做工打造器械、運輸木石,由元帥府撥給營帳糧草,待戰后高臺編戶齊民均田分地,蓋房修屋。”
殷如岳對這項任命非常滿意。
不在于他被臨時任命了個千總官職,而在于元帥軍的安置政策比明軍的強遷好得多高臺的百姓并不多,但這里土地不少,既有精耕細作的水田,也有廣種薄收的旱地,物產豐富的情況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不算壞。
這種情況下把人遷走,自然沒人樂意。
而元帥府的一貫分地政策,對殷如岳來說就更有意思了,高臺原本有三千多口人、三十多萬畝地,其中還有軍田。
聽劉承宗的意思,是不打算在這繼續設立千戶所,要編戶齊民,那這三十多萬畝地它怎么分啊
只剩一千六百人了,怎么分都有得分
最關鍵的是他們這些原本要被遷走的人才是高臺籍的軍戶,那高臺城里的兵都是甘州人。
正因如此,等第二天楊嘉謨再次登城,城外的軍隊還是軍隊,但在軍隊之外,田野上還出現了三座布滿氈帳的圍城營地。
滿載木料石料的勒勒車正滿地亂竄著往營地內運送,干勁十足的高臺百姓讓處處熱火朝天,拼了老命要為攻陷高臺千戶所盡一份力。
楊嘉謨知道,堅壁清野失敗的反噬來了。
也正是在這天,從肅州跑來的傳令兵抵達城外的圍城營地,是留圍嘉峪關的參將黃勝宵派人送來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