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城里的守軍,一天吃三頓,每頓飯的時間,四面城墻守軍用什么來聲音來傳遞警兆、傳警時用幾聲代表什么情況,四門守軍與預備隊平時會駐扎在城內什么位置,他們準備何時出城以及出城時使用什么樣的戰術。
元帥軍閉著眼,都能背下來。
就這還想睡覺還想鬼兵夜襲
次日一早,天光大亮,趕在日頭還沒那么傷人的早晨,城外軍士又扛著農具干活去了。
防備西門守軍出城的蜂尾針,還專門派人到城下宣讀他們大元帥的意思,使勁兒聲討了一番洪承疇毀壞田地的惡行,讓守軍告訴城內百姓,元帥軍沒有跟涼州軍民為敵的想法,我們一路過來軍民依附,深得人心,你們還投降了吧。
話剛說完,城上守軍就禮貌地放了一架百虎齊奔。
蜂尾針很生氣,但他當時沒有動作,一直到太陽毒辣起來,一些士兵扛著農具回來,就讓人在城西二里架起了大炮。
一幫子炮兵軍官聚在營帳里,對著他們自制的涼州布防圖看了又看,最后圈定了一個大概位置,讓軍兵放了三炮作為還擊。
他們圈定的那個位置,名字叫隅首,意思是東西走向大街上跟南北街道的交叉口,這個地方通常在開集時也是集市所在。
涼州城內有三條東西向的大街、三條南北向的大街,一共九個隅首,他們瞄準的就是離西門最近的三個隅首。
按照手冊要求,守軍的預備隊平時會呆在隅首附近,等待集結號令。
蜂尾針之所以要等太陽毒辣起來,就是因為這個時候守軍沒辦法躲在西城墻根兒遮陽,肯定都會在隅首附近的宅院、屋舍和店鋪休息。
畢竟他們的炮本來就是間接瞄準,想準確命中隅首很難,擴散到旁邊宅院的概率很大,所以要等毒辣的太陽把人攆進屋子里,這樣轟擊起來就一舉兩得了。
打到隅首沒打到人,沒事,打得很準,恐嚇效果達到了;沒打到隅首但打上幾片碎瓦,剛好有軍隊在附近,目的也達到了。
這三炮一個人都沒打死,但確實把聚集西城三處的守軍嚇得夠嗆,除此之外還把東城墻的守軍慌得不行。
西城守軍害怕,是因為他們真看見炮彈落在附近,七斤重的鐵球越過城墻,墜在他們屯兵地點附近,一顆炮彈可以說是巧合,三顆落在三條街道交叉口,還全是他們的屯兵地點,怎么能不害怕
而東城的守軍驚慌,則是因為洪承疇的手冊里,四面城墻傳警是不同的聲音訊號,以防預備隊亂動,同時也避免了各處支援被城外敵軍調動的風險。
城南緊急,擂大鼓;城西緊急,撞大鐘;城北緊急,齊鳴鑼;城東緊急發炮三聲。
聚集在城東的預備隊都是一宿沒好好休息,從士兵到將領,精神狀態都非常差,迷迷瞪瞪中透著緊張,突然聽見三聲炮響,都來不及分辨方位,就亂哄哄地集結列隊,朝城墻上沖過去。
沖到城上,東城守軍都傻了“城外一個人沒有,你們火急火燎跑上來干啥”
東城墻外邊是真沒有人,劉承宗布置的包圍圈是大包圍圈,城東最近的元帥軍是魏遷兒大營,這家伙正在東南四十里外占領邊墻呢。
而且涼州城的東城墻,本身就很難打,西城墻算難打的,外有月城、內有甕城,東城墻更過分,外邊直接建了座關城,就等于給城外整個東關修了城墻,連成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