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廣恩還是搖頭,他并非在意丁紹胤的死活,而是劫后余生清醒起來,讓聰明的智商再次占領高地,意識到他們已經陷入死局。
白廣恩打過的硬仗不多,但也算身經百戰,而且即被官軍在縱深上千里的陜西、山西大戰場上窮追勐打,也作為官軍高級將領在大戰場上協同作戰。
他對重兵集團的作戰方式很熟悉。
而此時的古浪峽戰場局勢,就給他傳達了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正在進攻丁紹胤的劉承宗,跟擊潰他的元帥軍,正在協同作戰。
劉承宗堵住了北邊,張天琳是從東邊把他往西驅趕,白廣恩有十足把握,敵軍的目的就是讓他們兩部在黑松驛匯合。
何況很明顯,他和丁紹胤被夾在中間,兩部敵軍不可能是通過塘兵、偵騎、傳令來臨時溝通戰術,這就意味著這場在開始時,劉承宗就有所預謀。
掉進敵軍預謀的陷阱里,白廣恩認為把戰局往最壞的方向想,都不過分。
那么白廣恩心里,答桉已經呼之欲出了,在古浪峽的戰場上,劉承宗麾下至少還有一支軍團尚未抵達作戰位置。
這個位置應該在他們南邊,很有可能就在南邊的岔口馬驛。
既然北邊的在堵,東邊的在攆,攆完了堵住了,接下來等他們的是什么都是從陜西尸山骨海殺出來的混世魔王,劉承宗又不是啥良善人家,大費周章就為讓他們從南邊逃跑
不可能。
“我們被包圍了。”
白廣恩把話說得言之鑿鑿,朝營盤嶺的方向看了一眼,搖頭道“丁紹胤活不成了,但我們還能活,過營盤嶺往南跑,再跑十里地偃旗息鼓,伏擊他們,殺穿了重新回黃羊川,從石峽關往寧夏跑。”
對白廣恩的部下來說,只要將軍把這個計劃說出來,南邊有沒有元帥軍伏兵包圍就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相較僅有魯允昌一千番兵據守的莊浪衛,往寧夏逃跑才是能奪出一條生路的計劃。
就算他們逃到南邊,莊浪衛陷落也只是時間問題。
很快,白廣恩手下不到兩千軍兵做足了架勢,集結軍隊朝營盤嶺的方向行禮,隨后頭都不回地往南跑了。
張天琳的追擊很小心,以驅趕為主,并不熱衷于攆殺,這場戰役他的使命就是把敵軍向西驅趕到黑松林馬驛,只要到古浪河岔口,兩支敵軍沒有合流,他的使命就達成了。
古浪河岔口就像一個信號,潰兵在這沒有跟丁紹胤合流,也沒有進攻劉承宗的打算,就意味著他們已經被嚇破膽,毫無戰意和威脅。
畢竟以常理推測,他們有兩千軍隊匯合三千變成五千的機會,放棄了;他們連變成五千人奮死一搏的勇氣都沒有,兩千人還能干啥大事兒呢
張天琳認為時機已到,下令軍隊展開追擊攆殺,向南馳不過數里,就撞上數股跑得慢的明軍小隊,前哨塘兵當即上前與之廝殺,后面的正兵也陸續支援,展開窮追勐打。
明軍則且戰且退,張弓馳射間向南跑出二里地,各處山道山腳間歇息的明軍小隊重新集結,匯入向南逃竄的行列。